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国教工》2021年11期   作者:韦素立
[导读]
        韦素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生活情境方法应运而生。当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生活情景方法;小学数学;运用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阶段。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数学,并广泛应用,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合理运用。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理解,无法解答的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可以教学内容以生活中情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要把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情境方法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当遇到类似的生活化场景时,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巧用多媒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并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多媒体是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信息技术,它可以将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元素融合,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房子、蜻蜓、蝴蝶等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能说明一下它们的特点吗?”然后,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它们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然后教师说:“那我们验证一下。”教师制作动画,将房子、蜻蜓和蝴蝶的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是否重合。学生说:“它们的左右两边都重合了。

”教师说:“对了,我们称这种现象叫‘对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然后教师在适当的地方向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切入生活化元素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历较少,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而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具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不理解教学内容的现象。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生活化元素。首先,教师首先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可以现在幻想一下,我们正在商场购物,商场的二楼有我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乐园,当我们乘坐自动扶梯从一楼到二楼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手放在自动扶梯的扶手上,如果我们将右边的扶手向左边移动,它会不会和左边的扶手相重合呢?有的学生说会,有的学生说不会,然后教师再问:“真的是大家想的这样吗?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学习,看会不会重合在一起。”接着,教师再进行“图形的平移”相关知识的教学。教师将生活化的元素引入教学中,在正式学习之前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布置生活化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通过布置家庭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巩固,做到查漏补缺。小学生放学之后,普遍爱玩,传统意义的家庭作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家庭作业:“小明家里来了三个客人,现在家里面有36个杏子,如果小明想让着3个客人分到的杏子的个数都一样,那么他该怎样分呢?请说明具体的方法,并用公式进行加法和乘法公式表示。”有的学生这样作答:“我们可以这样分,第一个客人12个杏子,第二个客人12个杏子,第三个客人12个杏子。数学公式表示为12+12+12=36,12×3=36。”教师设计分水果的生活化家庭作业,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生活化元素,巧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并合理布置生活化家庭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喜鹏. 基于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20(1):0147-0147.
[2]张维丽.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科研, 2019(14):00048-00048.
[3]黄坚. 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地理教育, 2019(1):32-32.
[4]黄波. 探讨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23):0085-00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