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力,激活初中物理课堂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国教工》2021年11期   作者:钟太新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全新的挑战。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课程
        钟太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陆屋中学,广西钦州    535416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迎来了全新的挑战。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通常会感到吃力,进而影响到整体学习的效果。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师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思路、手段,其中,微课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出现在大众视野,并逐步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青睐。通过微课的有效应用,原本抽象、繁杂的物理转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对学生物理学习、探究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基于此,以下就将初中物理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微课的应用策略,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微课;初中物理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堂上,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处于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良好的激发,对抽象、繁杂的知识难以在脑海中建立模型。久而久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进步、提升。在新时期下,这样的模式得以改善,现如今的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就微课来说,它与新时期的教学要求相吻合,激活了物理课堂,给学生创设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物理知识架构的健全和完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那么,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如何借助“微”力,有效激活物理课堂呢?具体如下。
一、应用微课,灵活展示导入
        课堂导入犹如音乐剧序幕,只有揭开了序幕,音乐剧才能够正式进行。在新课教学中,导入是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有效的导入可以在短时间吸引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课堂导入这个环节,或者是直接以“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这类简单的语句导入新课,未能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对后续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应当加强对课堂导入的重视,并且积极创新导入的形式,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开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完成新课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以最佳的状态融入物理课堂。例如:在教学“密度”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材中提到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以及铁块等的质量不相同,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接着抛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是否成正比这一问题,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再设置实验,归纳出密度的概念。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虽然这样的导入与教学相符,但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不贴近,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此,教师选择了《飞屋环游记》中的精彩片段,并且设计了如下问题,即“为什么气球飞起来了?”等,并且呈现热气球升空的原因(空气受热膨胀导致密度发生了变化),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伊始进行展示,让学生认真观看。如此一来,则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应用微课,提供演示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离不开实验的支撑。而就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来说,有的实验现象不显著,不易于观察、发现;有的实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仅凭一节课难以完成;有的实验存在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突发事件……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各个教育领域的硬件设施,但是在实验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效果不理想、开设不充分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微课的有效应用,这些现象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解决。例如:在教学“质量”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常常让教师头焦额烂,教师一般是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将操作的流程、注意事项等书写在黑板上,接着要求学生按照上述步骤展开实验,由此加深记忆、掌握。但是,在此期间,教师发现一些学生依旧存在操作不正规等现象,这就反映了他们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等的理解处于浅层,尚未理解深刻、透彻。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呈现正确和错误实验视频,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化理解、掌握,从而有效避免再次出现相似错误。
三、应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涉及到不少难度系数较高的知识,令不少学生“头疼”。如若不帮助学生及时跨越这些难关,那么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久而久之,他们就很容易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愿意再参与其中。而就微课来说,它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彰显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并且实现知识的深刻记忆和把握。例如:在教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本节课旨在于引导学生用电功率、欧姆定律以及焦耳定律等公式推理保险丝熔断的原因,有着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将其制作成相应的微课,以微课呈现出家庭电力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或短路对电流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探讨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真正实现学习重难点的突破,有效提高整体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微课教学,是促进教学改革进程的有力体现,更是推动物理教学有序实施的重要手段,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作为新时期的教学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微课的价值和意义,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自由、民主的物理课堂。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以彰显,更愿意参与到物理学习、探究之中,并从中收获更加丰富的物理知识、技能,为物理学习的深入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牛小龙. 巧借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初探[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6).
        [2]孙佳. "活力课堂"如何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 文学少年, 2019, 000(020):P.1-1.
        [3]张晓久. 巧借班级"微"动力尽享"悦"读好时光[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000(005):2-3.
        [4]吕小民. 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初中物理课堂[J]. 中国教师, 2020, No.323(04):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