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国教工》2021年11期   作者:曾令娟
[导读] 从全面依法治国的长远目光来看
        曾令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古袍中学,广西贺州546800
        摘要:从全面依法治国的长远目光来看,道德与法治将在课程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教师若单纯地照本宣科,极易让学生产生烦躁甚至厌学的心理,教学观念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环境。为了让初中生能够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生活化思维,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理论不再空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将在生活化思维的基础之上,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生由于身体、心智等各方面发育还未十分成熟,一旦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刺激,很容易做出偏激的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及时给予其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其法治观念,成为一个自信阳光、自觉遵纪守法的青少年。
一、生活化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对于维系社会的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因为不懂法,而不自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逆反心理强,正需要教师适时进行心理干预,预防其误入歧途,培养学生树立阳光心态。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非常全面地为学生们讲解了我国现存的制度与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及了解国家制度政策等。然而,理论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归于生活。学生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学习时,假如无法紧密联系生活而空谈理论,显然不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了最大化发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作用,让学生们真正学有所益,教师应学会运用生活化思维,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才会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并运用道德与法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二、运用生活化思维开展教学的几种应用模式
        (一)结合生活实际 开展理论教学
        在开展理论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对于初中生来讲可能难以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搜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能产生切身相关之感,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学习《基本政治制度》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时,教师可以列举居委会选举、居委会调解纠纷、居委会接受监督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基本群众自治制度就在身边。从而了解到我国基本群众自治制度的形式及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 融入教学知识
        初中生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来,理论知识比较匮乏,而具有一定深度的道德与法治理论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创设生活情境,将理论知识立体化。


        例如,在《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中,学生们可能无法理解“自由和法治”之间的关系。那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法治,我们能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然后引导学生畅想没有了法治之后的生活,从而让学生们明白,没有绝对的自由,无法治不自由。
        (三)围绕新近话题 组织集体讨论
        袁隆平院士的逝世,无疑在网上掀起了巨浪。对于这个伟大的科学家的陨落,大部分人心有所感。上课前,笔者将袁隆平的一些突出事迹进行整理,做成课件。课上,笔者向同学们分享了袁隆平的院士的生平事迹。对于这个在人间播种子,在天上撒甘霖的老人,孩子们虽然没有与其见过一面,却仍倍感亲切。在分享完后,有孩子已经开始低声抽泣。
        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们开展集体讨论,让学生总结出袁老的品质,自己的感受及今后做法。节约粮食、爱好和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学生们个个都感悟良多。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在网络平台上看过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有的还参与了网上吊唁。笔者告诉学生们,我们无法抵抗浪潮,但永远记得灯塔,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这节课令学生们印象非常深刻,也令笔者十分动容。课上,学生们都纷纷表示今后要节约粮食,做个对世界有贡献的人。当天中午,通过刻意观察,笔者发现学校的食堂里的浪费明显减少。
        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们对于网络上信息的获取十分快速,很多具有热度的话题都使他们非常感兴趣。教师不妨将关注的时事新闻组织大家进行讨论,选取例如网名为“蜡笔小球”的网友为博取眼球,发表歪曲卫国戍边官兵的英雄事迹被判刑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事迹,这样在带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建立生活化思维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收尾阶段,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能够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评价。这个阶段性可以是新课前回顾上一课,可以是课程结束之后的总结,也可以是周期性地评价。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因为这门课程与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出生活化的特点。在评价中,教师不仅仅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更应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日常行为规范甚至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家访、网络问卷或电话采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规范、学习状态及对于学校的看法等,使教学评价更为全面。
结束语:
        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增强其道德理念和法治意识,在这个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必要且重要的。在现存教育体系之下,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深刻意识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学会运用生活化思维的重要性,善于结合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及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芳.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 吉林教育, 2020(10).
[2]王慧.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9.
[3]曾小玲.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1):71.
[4]彭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有关思考[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2):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