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然 李冰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沈阳 110034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实施。10年来,我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非遗+记录” “非遗+校园”“非遗+剧场” “非遗+芭蕾” “非遗+文物”等守护传承方式, 以此赓续地域文化基因,守住地域文化之根在文化厅非遗保护中心及各市县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辽宁省的非遗传承人保护工作在音像资料采录,艺术作品出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对传承人的排查,认定不完善,对传承人的价值认知有限,培养中的"同质性"化倾向及学术研究意识不强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增设非遗传承人名录,对传承人的文化盛载进行整体记录和保护,建立传承人技艺讲堂,加强传承人价值及作品的学术研究,使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更为扎实有效地推进。
关键词:美术素养,乡村教师
一、辽宁乡村整体美术素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城乡。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由于城市化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面临“建设性破坏”,主要表现为1美术教学模式传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当下,农村的一些美术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十分落后,并且没有新意,这就不能引起学生对美术课堂的注意,那么也就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讲解美术内容和知识,学生听讲,之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课堂学习内容的作业,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这些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磨损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率。再者,有一些教师可能不重视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能做到趣味性教学,这就会降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或者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实践中,他们就会认为学习美术知识对他们没有用处,这就会磨损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2.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存在盲区。由于乡村学校里的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学习成绩也不是太突出,接受的教育也没有县城里的好,那么,学生多半是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一些主要科目或者自己的专业科目上,对美术的学习就显得很不积极,那么这就不利于农村美术课堂的开展,也就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3.农村教师对美术课程不重视。当下,一些农村学校的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本身对该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因为教师不重视,所以教师也就不认真的给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或者是让学生简单的看看书本知识、画一张画就行了,或者一些乡村的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自己的语文、数学等必修的课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美术学习上,这就容易出现教师占课的现象,那么本该属于美术教育的时间就会减少,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都不会重视美术这门课程,那么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弊端,学生从潜意识里就不能形成对美术课程的重视,那么学生也不会用心去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就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能力。当下,首先是教师在教美术课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乡村教师认为美术课不在考试的范围内,不是很重视,也不会给学生提供很好的美术教育,那么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也不会得到提升,同样的,学生也是如此,只是对考试的科目上心,不明白美术的学习能够陶冶个人的情操,对美术的学习也不重视,这样就使乡村美术课堂陷入瓶颈。4.缺少美术专业的教师,美术教育力量薄弱。师资力量的缺失也是乡村美术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因为乡村地区比较落后,接受的新思想也很少,也不会专门聘请优质的美术教师,可能一些其他的教师就充当美术教师了,或者就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学生学着画,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美术具有一定的狭隘性,这就不利于乡村美术教学的发展。此外,即使是有一些美术教师,很多都是直接从毕业学校过来的,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这也不利于美术教育的开展。因为美术教师自己在具体的知识和实践方面都有不足,对学生的教育也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或者只是教给学生画一些画,这就会使乡村美术课堂效果大打折扣。5.不重视课前导入,作业单一。
美术课的知识面很广泛,并不只是画画那么简单,并且美术的内容比较新颖有趣,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性,直接先入为主教给学生一些美术知识,并不重视课前的指导工作,这就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些陌生感。此外,美术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很单一,只是要求学生画一张画,这就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
二、乡村美育发展严重滞后
师资短缺,兼职教师美术素养普遍较低。乡村民众美术素养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乡村美术教育的缺失。调查当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宣传中,教师信息表里居然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程均由主课老师兼任。据调查,天等县目前有农村学校123所,教学点69个,乡镇中心校普遍缺少美术专任教师,教学点情况更严重。美术课堂教学如“放羊”,何谈“非遗”文化的传承和美育的渗透。在这些兼职教师当中,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授课大都是“自由发挥”,将美术课程简单沦为自习课程。他们无法在课堂中展示作品给学生学习,连一个简单的简笔画都无法给学生做示范。师资的困乏与局限,导致乡村美术教育严重滞后,影响了乡村整体美术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三、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
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具有鲜明民族民间特色和强烈时代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代表性的如:民间文学有谭振山民间故事、古鱼雁民间故事、咯左东蒙民间故事、辽东满族民间故事、何均佑锡伯族民间故事等;传统音乐有辽宁鼓乐、千山寺庙音乐、建平十王会、阜新东蒙短调民歌、长海号子、丹东单鼓等;传统舞蹈有抚顺地秧歌、本溪县太平秧歌、海城高跷秧歌、辽西高跷秧歌、本溪朝鲜族农乐舞、铁岭朝鲜族面具舞等;传统戏剧有凌源皮影戏、复州皮影戏、盖州皮影戏、锦州皮影戏、黑山皮影戏、辽西木偶戏、海城喇叭戏、奉天落子等;曲艺有沈阳东北大鼓、鞍山评书、本溪评书、营口评书、黑山二人转、铁岭二人转、蒙古族乌力格尔等;传统美术有满族剪纸、庄河剪纸、岫岩剪纸、岫岩玉雕、阜新玛瑙雕、抚顺煤精雕、琥珀雕、满族民间刺绣等,以及诸多的传统技艺及古朴的民风民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民间,活态传承,生生不息,通过不同方式展现了辽宁历史、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脉络和成就,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从2009年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日”展示展演以及“中国·辽宁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暨生产性保护成果展”、“迎全运”非遗大展、中国(沈阳)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暨金秋皇寺庙会等大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同时,组织策划了两场以非遗元素为主的专场展演,邀请刘兰芳、周丹、冯玉萍等非遗领域的名家名角也亮相助阵。以此加深社会大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使保护和传承的观念更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农村美术素养策略研究》 唐华 ?2021/06/21
《乡村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沈红英 2018
《艺术品鉴》刘钊 2018
《美术教育研究》刘智峰 2020
作者简介:
赵英然,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李冰(通讯作者),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