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20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月10期   作者:刘闯 党航航
[导读]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各种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大量涌现,
       刘闯  党航航
        身份证号:61011519880624****
        身份证号:61040319870928****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各种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大量涌现,为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智慧工地属于一种全新概念,其具有智慧化、智能化以及人性化等优势,其应用于电力工程中可以为各项施工提供决策,对工地现场开展动态管理,避免发生各种突发事故,是促进智能电网的完善以及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智慧工地;电力工程;应用
        引言
电力工程“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应简单地将各个子系统叠加,而是要满足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施工现场属于环境复杂、人员复杂的区域。考虑到工程监理、工程进度、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一个有效的智能现场管控平台对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一个互联、协作、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建设项目信息生态系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对该数据所收集的工程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和专家方案,实现工程建设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绿色建设和生态建设。
        1智慧工地的应用价值
智慧工地属于一种新兴概念,其主要利用智慧化以及信息化方式,对工程建设开展全面管理,围绕科学管理、智能生产、互联协同为核心,构建智慧化的工程建设生态圈。管理技术先进,智慧工地融入了BIM、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对工地现场开展全方位、智能化以及可视化的管理;管理趋于精细化,在各项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智慧工地可以对整个施工现场开展精细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对各项施工活动进行风险预控、科学决策以及智能监控,调配现场施工资源。
2平台设计思路
智能施工控制平台的建设,不应仅仅是子系统的堆积,而应在各子系统功能满意的基础上,寻求内部子系统与其他外部系统的完美结合。通过构建智能施工控制平台实现多个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包括实现统一数据库、统一管理界面、统一授权、统一授权卡、统一业务流程管理等。与此同时,考虑子系统资源,如基本信息,满足特定施工单位的运行管理业务需求,支持业务流程优化。该平台还应包括诸如现场数字广播、现场会议系统等系统。,平台介质也通过标准接口(如OPC等)连接。)或通过SDK访问第三方设备。基于智能现场控制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灵活的系统部署,具体取决于实际项目设备的访问规模、包含的子系统类型以及模块的功能要求,能够按需配置各种模块化服务,并根据需要部署服务器。
3智慧工地在电力工程的具体应用
3.1智能监控模块
电力工程具有作业量大、工地占地面积大以及现场分布广等特点,以往以人工为主的监控方式,难以对整个工地开展动态以及有效的监督,如果发生质量问题或者安全事故,会为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在智慧工地下,通过智能监控设备可以对整个工地完成动态监督,保证企业财产、建筑材料的安全,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保证施工活动的有序以及顺利开展。

首先,在设置智能视频监控之前,技术人员要开展实地调查,掌握整个工地的具体情况,对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初步判定;其次,在现场安装视频监控和网络系统中,要保证对现场环境的全面覆盖,对于重点施工区域,例如频发安全事故的区域、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质量控制重点区域等,要开展重点监督;最后,智能视频监控设备要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管理人员通过监控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协同调配和统一管理,注重发挥监控设备在掌握项目进度和施工动态方面的作用。
3.2人脸识别实名制管理模块
拍摄实时照片,以便对进出执行网站的人进行面部识别,并将实时照片与数据库中的照片进行比较。如果与数据库不符,及时发出警报,加强对进出执行地点人员的综合管理,实时了解执行人员的工作状况,并促进有效规划。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实施工人出勤,有效提高出勤制度的准确性,实现工作规范和有效利用。
3.3现场人员管理模块
在智慧工地下,现场人员管理主要通过智能化设备完成,降低管理行常秩序。首先,人脸识别系统,其属于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方式,目前已经在我国各个领域获得大量应用,施工单位采集现场施工人员的照片,将其输入到系统中,施工人员在进入现场之前需要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如果识别的人脸没有在数据库中显示,系统则会发出警告,便于规范进场人员的资质,避免与施工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其次,智能考核系统,其属于一种现代企业人资管理的主要方式,通过电子签到的方式,能够对员工每天的出勤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考勤的准确性,进而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在施工现场引入考核系统,可以将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整合,每天将人员出勤的数据反馈到管理部门,有助于加强人资管理和现场人员管理;最后,安全帽识别系统,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安全帽作为施工人员进场现场必须配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其可以起到保护员工安全、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引入安全帽识别系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帽佩戴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抓拍到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的人员,可及时给予严肃处理,便于管理人员开展现场安全管理。
3.4工地环境监测子系统
场地环境监测子系统是建筑工程粉尘噪声可视化系统数据监测设备和报警显示的平台端。监控设备可监控和显示施工现场的天气和灰尘参数,并支持各制造商设备与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可显示建筑项目灰尘监测设备收集的灰尘数据,如PM2、5、PM10、PTS、噪音数据、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上述数据可计入不同的数据,并对施工现场视频图形进行远程展示,从而实现对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等监控、监测的远程化、可视化。
3.5塔机监控及吊钩视频监控系统
塔机安全管理监控系统使用安装在塔起重机上的重量、角度、振幅、风向、风速和高度监测仪器监测塔的运行状况。发挥重要作用,防止塔过载、管理特种作战人员、塔群塔运行过程中的碰撞保护等。塔式机挂钩视频子系统通过精密传感器实时收集挂钩高度和手推车振幅数据,并计算挂钩和相机的角度和距离参数。
3.6系统电子围栏防护模块
该系统的电子围栏保护系统可及时检测施工现场预留洞口、电梯井、通道洞口、楼梯间和临时边缘损坏防护栏(如果存在物理屏障)中是否存在人员,并进行阻挡和报警,有效避免人员跌落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工地也逐渐成为工程建设的主要管理模式,在开展电力工程建设中,引入智慧工地模式,可以显著提升管理效能和生产效率,保证现场施工安全,对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晓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研究与实践[J].中国信息化,2019(12):65-66.
[2]蒋程晟,郑征凡,黄杨梁,郑波,王德兵.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慧工地解决方案[J].水电与抽水蓄能,2019,5(05):16-21.
[3]邹杰平.浅谈“智慧工地”在电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9(16):158-159.
[4]李佳祺,高来先,张永炘,黄伟文,刘颖.智慧工地在电缆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践[A].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2018:5.
[5]杨洋,华晔,何子东,钱俊国,孙静.面向未来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J].河北电力技术,2018,37(03):5-7+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