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亚军
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南长安街222号19幢3单元202室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科研团队增加对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的研究,针对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的技术进行着重的研究,尤其是对电源系统的操作进行研究,目的是减少功耗和浪费。在中国社会的日常运转中电力系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人们日常对用电需求的激增,导致电能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这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电力系统的节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电能的消耗,电力系统节能消耗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
引言
电能的供应与经济的发展的存在密切的联系,电力能够为各类高新技术设备提供能源,使其生产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电网的全覆盖建设,相关的电力资源调度的优化改建也在逐步开展。配电线路作为直接联系用户、传输电力的最直接环节,起到连接着用户和电网的作用。配电线路分布范围广,几乎长期裸露在露天环境中,受环境影响较大,时常造成配电线路故障,导致配电线路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
一、输配电系统的节能损耗
1.1环保设计
线路设计特别需要考虑对环保的因素,塔位避开陡坡和易发生塌方、冲沟或其他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段,选用杆塔塔位避开不良塔位,在平地泥沼区选定塔位时尽量避开低洼、河岸及水流易冲刷的地形,适当加高基础主柱,便于余土就地堆放在塔基基面上,避免或减少余土外运。在丘陵地区选定塔位时尽量选择在凸起的地形上,避免开挖排水沟,并对塔位逐基塔基平面测量,选择合理塔型,配合高低柱基础,满足对基础边坡稳定的要求,使开方减少到最低程度。避免设置挡土墙塔基面采用植被绿化代替水泥抹面,以自然的方式保持塔基面的水土保持。
1.2电能损耗分析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是其重要组成内容,其能够在用户端传输电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多数配电线路多是以钢芯绞线为主要材料,而且配电线路设置区域具有较大的面积,这也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配电线损。而结合数据分析得知,在相同负荷条件下,引入横截面较大的配电线路所产生的线损会远远小于横截面较小的配电线路所产生的线损,继而推进电能使用率的进一步提升。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对配电线路以及变压器位置予以合理架设,以达到增加配电线路横截面的目的,继而促进配电线损运行功率因素进一步增加,并最大程度上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
二、降低配电线路损耗的技术
2.1提高重视程度,开展多样化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和检修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是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开展多样性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从而针对输电线路中存在的各个问题,进行更为快速和及时地定位与处理,科学把控其中的安全隐患。一般认为,在输电线路的日常巡视管理中,主要可分为正常巡视、特殊巡视以及故障巡视三个方面。随着当前输电线路维护与检测管理要求和需求的不断升高,在人员进行巡视管理的时候,也需要对具体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始终确保巡视管理与输电线路的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其中,主要是针对巡视管理的管理制度和检修技术两个方面来展开创新。具体来说,便是需要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制定,并构建精准性和精细化的垂直管理模式。而在检修技术方面,则是要加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远程巡视监督系统的水平,优化数据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使其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2完善线路运行管理体系
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是保障路线正常运行的根本,专业化的成员也是线路运行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因此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招聘维护员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安排与选拔,最大程度上保障的员工的专业素养与管理经验,对于在岗人员还要定期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以此来促进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方面的提升。②将线路运行管理体系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并结合实际的落实情况探寻其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挖掘其根本,采用有效地改进措施,从而实现线路运行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加强线路运行管理的效率。③将日常工作中的巡查与维护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归档,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预留资料,实现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更是为了积累大量的经验,使其今后的工作逐步向规范化、精准化。
2.3超负荷故障应对措施
超负荷故障是由配电线路中电流过大所致。其中超负荷故障预防措施目前较为单一,即电流值穿透、热成像法等,通过系统电流峰值、发生时间确定、线路测温确定等方法,能够对线路超负荷位置做到全面了解,为后续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基础。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对卡脖子的线路采取增加线径、对载流量不足的开关、刀闸采取设备更换的方式开展维修工作。必须意识到线路本身的温度对绝缘层的影响十分重大,要采取措施避免绝缘层电阻值下降后所造成的隐患,与此同时应当注重检修过程中的施工工艺,避免线路接头施工工艺不良引起发热,对后续设备发热情况分析会造成误判。
2.4提升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
在电力系统中,因为不同用户对电能需求呈现极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会有不同负荷滞后电流的形成,这也对电能的正常传输带来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立足于功率因素予以分析,可以将电容补偿设备合理地应用于功率因素较低的地区,通过电容补偿设备来无功补偿配电线路,进而来有效消除原来产生之后的电流。此外,还可以引入分数补偿方式来应对电容补偿的电流,之后再调压改造配电线路,以此来保证配电线路上的电压处于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进而最大限度上规避配电线路上的线路损耗。
2.5优化输配电线路技术
在电能传输过程中,输配电线路的传输会产生一些其他的能量,造成一定的电能损耗,增大供配电部门的线损、经济效益降低,而且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线路。为了减少这部分损耗并提高电源使用效率,优化输电线路技术的开发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已经得到一定的研究成果,经研究发现通过减少回线、绕组、环路线、优化线的结构等方法,可以缩短导体的长度,尽可能避免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对于长线的传输和分配,可以保证线的横截面,确保传输和分配的效率。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电力稳定性、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配电线路方面的故障,不但影响着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且还对电力行业的声誉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对常见的故障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根据具体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最大程度发挥电力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开利.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线路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5):23-24.
[2]黎美莲.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线路的节能降耗技术初探[J].低碳世界,2017(32):80-81.
[3]王静,张改华,贺亚军.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线路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159.
[4]史建祥,郭起宏.关于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4(03):8-10.
[5]眭万里.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J].低碳世界,2013(2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