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12期   作者:孙晨蕾
[导读] 电厂是我国电力能源的提供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中电厂建设地位凸显
        孙晨蕾
        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分公司 029200
        摘要:电厂是我国电力能源的提供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中电厂建设地位凸显,但是电厂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水,这些化学水会对电力设备产生不良的反应导致电力设备被腐蚀,进而造成电力设备故障。在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厂作为能源行业中重要的部门之一,必须加大电厂的规模。但是大型化的电力机组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会更高,因此就要电厂对化学水处理技术能合理应用,从而为电力资源的稳定扩大提供保障。所以需要对化学水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避免因为化学水的因素造成设备故障,从而影响供电过程。为此,文章针对电厂化学水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厂;化学水处理;方法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在工业中,水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工业用水排出的废水对环境造成直接的污染,随着人们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对处理废水的问题就更加重视,这也是全世界都重视的问题。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电厂的问题。电厂发电和供电的正常运行是靠电力设备来保障的,腐蚀以及结垢等问题是电厂的水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标准造成的,其不但会损坏设备,还会对电厂的日常工作有制约作用。
        1.目前我国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特征
        1.1设备集中化布置
        我国目前的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紧凑性、立体性和集中性特点,有效的节约了占地面积,为设备综合利用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便于设备的运行管理。
        1.2集中化的生产处理
        以往电厂进行化学水处理主要应用的是模拟控制方法。在测量和控制电厂化学水处理的过程中要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其测量的速度比较慢,对电厂化学水处理生产需要的信息不能够及时的提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集中化的电厂化学水生产处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方式对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的设备来实现的,从而使电厂能够准确和及时的判断出电厂化学水生产处理的过程。
        1.3工艺多元化特征
        近年来,我国的化学水处理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最明显的是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水治理,这其中相对较为常见的是利用膜处理措施对于化学水进行反渗漏,以及轻微过滤等等工作,实现水质处理,还会利用流动电流的有关措施进行化学水的处理工作。
        1.4环保化的处理技术
        在我国目前的电厂生产环节中,已经逐渐融入了绿色环保的观念,由于人们不断加强的绿色环保意识,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对于降低污染的产生也越来越重视,目前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即减少使用或者不适用有毒害的化学药剂,应该将绿色环保的观念融入到电厂化学水处理过程中,从而使水资源的使用量不断减少,同时对水资源的污染也不断减少。
        2.关于电厂化学水处理方法
        2.1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处理方法
        在对电厂进行锅炉补给水化学处理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全膜分离技术,其能有效对水质进行分析和整合。全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渗透理论,将透过性液体作为基本载体,获得离子分离效果,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理论的基本核心就是能满足预期分离的要求和效果,从而提高补给水的处理效果。在实际操作结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对分离机制和分离优越性有明确的认知。传统的分离方法中,重点是将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胶状物质过滤出来,应用软化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方法,尽管能有效除去水中含有的杂质,但是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水体污染较为严重。而在锅炉补水处理过程中,借助全膜分离能有效提高过滤工艺的完整性。全膜处理系统不仅仅能减少技术的成本投入,也能改进技术处理系统的实效性,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1.1超滤技术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其膜为多孔性不对称结构,借助超滤膜两侧压差作为分离操作的驱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分离水中的大分子颗粒以及胶体物质。
        2.1.2反渗透技术
        渗透属于一种物理现象,当用半透膜隔开不同浓度的溶液的时候,低浓度溶液通过膜向高浓度溶液有一个自发的流动,这一现象叫渗透。半透膜是能够让溶液中一种或几种组分通过而其他组分不能通过的一种选择性膜。如果在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压力,其结果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溶剂向反方向进行,这一现象叫“反渗透”。借助这种方式,能最高效地提高离子的清除效率。
        2.1.3EDI技术
        EDI被称作连续电除盐技术,其能科学的将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融为一体,通过阳、阴离子膜对阳、阴离子的选择透过作用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的交换作用,在电场的作用下实现水中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达到水的深度净化除盐,并通过水电解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对装填树脂进行连续再生,因此EDI制水过程不需酸、碱化学药品再生即可连续制取高品质超纯水。
        2.2有关于电厂中锅炉给水的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对电厂内的炉水进行处理,主要利用的是氨与联氨的挥发性技术,因为该技术的本身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应用与新建机组中,它在水除氧的运用方面存在相应的不足,并且需要在水质稳定的情况下利用联合处理技术与中性处理技术。实际上联氨属于一种具有较强毒性的物质,由专家学者曾经怀疑其具备致癌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若是溅到工作人员的衣服或是皮肤上,容易被人体吸入,不利人体健康;除此以外,联氨的挥发性极强,自身还有易爆易燃的危险性,不利于正常的运输,使用自己贮存,然而不论是我国还是国外还是会利用联氨除氧,因此应该合理化利用加氧技术,可以把传统的除氧器与除氧剂的处理工作加以更新创造,能够为氧化的还原工作创造较好的环境,使其能够在低温的状态下产生一层保护膜,减少腐蚀程度。
        2.3处理锅炉凝结水
        我国目前的高参数机组设有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的不断发展,主要依靠的是进口,其中高塔和锥底分离装置组成了再生系统,但是长周期氨化运用的精处理装置并没有实现,只有国内的少数几家电厂实现了。当前氨化运行精处理系统实现的发展趋势是从环保和经济方面考虑的。因此,目前应该对设备的投资、布置以及优化工艺方面进行重点考虑,对减少树脂再生用风机和混床在循环泵等原有的公用系统的利用率进行重视。
        2.4炉内水处理
        如果锅炉中出现大量的结垢,就会导致锅炉运行的安全风险。由于结构会影响管壁的传热功能,导致管壁温度过高,金属的耐热性有一定限制,一旦超过指标,便会使管壁发生鼓包现象,严重还会引发管壁爆炸。当锅炉中的水含有大量水渣时,便会对锅炉的蒸汽质量造成影响,很大程度上还会使炉管堵塞,存在较强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炉内水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加药处理的方式,在其中加入磷酸盐等药物,从而将水中富含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去除,有效阻止结垢形成,同时还能减少腐蚀。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将锅炉排污工作做好,将锅炉中的污物及时排泄出去,能够有效控制汽、水发生共腾,从而使汽轮机品质不会受到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电厂中,化学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电厂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已经成型的组织结构利用好,不断学习先进的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电厂化学水处理的技术水平,为电厂电能的生产提供稳定和高质量用水的保障,进而推动电厂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双福.电厂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269.
        [2]刘福勇.电厂水处理中超滤膜技术的应用探讨[J].电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5):71.
        [3]刘金梅,王亮.超滤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与展,2018,30(01):183-190,192-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