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兴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薛家湾供电局 内蒙古自治区 010300
摘要:在应对目前我国电力领域当中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时,应加强作业计划性管理、全面开展风险排查与评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来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控制在合理化的范围之内,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实践研究,可显著减小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的风险因素,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推动电网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控制;电能计量;
0引言
虽然在实际的电力计量之中很难避免误差的出现,不过我们可以使用合适的解决办法来降低误差的出现概率,从而保证电能计量装置的正常运作。并且,还需要合理的把控计量装置出现的误差。因此,对电能计量装置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状态评价方案具有十分深刻的含义。
1运行误差分析
1.1运行环境造成的误差
在电能计量装置的实际运转过程中,致使其出现误差的原由有可能是其当前所处的运转环境不够合适。总的来说,运行环境因素也有很多,例如,计量装置所处环境的温度、自然天气以及附近存在电磁场或者静电对其造成干扰等,这些都会导致其出现运行误差。
1.2现场检验误差
在电能计量设备运行时,展开定期的现场检查,这时若是未对设备之中的每个元件的工作状态、二次负荷出现的变动以及性能程度展开细致的核查,又或者是未能核查电能计量设备的合理容积以及接线接口,使得存在异常的电能计量设备没有获得修正,那么就会增加电能计量设备运转之时存在误差的概率。
1.3电能表的关键误差
组成电能表的一些元件大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是因为在制造之时,受到工艺手法的限制,而使其精度不够,从而导致电能表自身便具有一定的误差,所以,也会对电能计量结果的精确性带来干扰。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会导致电能表出现较为严重的计量误差:①未能选择精确度最为合适的电能表;②电能表在接线时出现了问题,致使电能计量表出现误差。
1.4互感器合成误差
所谓互感器合成,由其名字便可以得知,是电压和电流这两类互感器设备的合成。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中,要想保证电能计量数据的精确性,就一定要降低计量误差,这就需要使用合理有效的手段来减少电压与电流这两类互感器设备之中存在的误差。另外,在开展此项工作之时,还需要保证电压与电互感器两者合成所需要满足的有关规范,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减小出现误差的概率。
1.5二次回路于压降过程中造成的误差
在开展电能计量工作的时候,需要计量设备的二次回路进行连接,来对电能消耗进行测验。不过在实际运转环节,若是电压的供给量不够稳定,那么一次回路的高压就会致使电压和电流出现波动,导致电路之间遭受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此一来,二次回路便会出现降压波动,那么就势必会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内部元件以及电流互感器的正常运转带来干扰,进而使得电能计量结果出现误差。
2运行状态评价方法
当前,在检查电能计量装置的时候,大多会使用现场按期检查的方式,不过在未来,计量检验方式将会渐渐朝着在线检测的方向发展。接下来将介绍的运行状态评价方法便是依照对电力系统运行现场的检测和获得的实时信息数据来对计量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行评价的,具体方法如下:
2.1运行状态
依照有关的电能计量设备的监测规定,一般情况下,计量设备的运作状态可以被划分为下述四个等级,即:正常、注意、异常以及严重状态。
其中,从字义层面上便可了解到,正常状态就是指计量设备在运转环节所获得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合格的,也因此保障了此设备的稳定运转;注意状态,便是指计量装置在运转之时,其中的某一项,又或者是全部的项目所获得的运转数据都处于标准范围的临界线附近,这时便需要有关人员强化对此设备运转状况的监测与检验,若是发现设备的运转数值不再处于正常标准范围之内,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异常状态,大多表示电力计量设备所监测获得的某一项数值在短时间内表现超出标准范围的程度不能太大,而且一旦有关工作人员利用远程设备检测发现计量设备出现异常之时,就应当立即安排较为专业的人员对计量设备展开检查,以此保证计量设备能够尽早恢复正常,使得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2.2状态评价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展开电能计量设备运行状态的评价工作时,都会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即整体性评价以及元件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2.2.1电能计量设备整体的状态评价
当人们从整体的综合层面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之时,是按照不同部分的状态来开展的。只有当电能计量设备中所有的部件都表现为正常之时,才能判定整体状态处于正常;而且,若是其中有一个部件表现为异常或者处于注意状态,那么整体评价结果便为严重。
2.2.2电能计量设备元件状态评价
组成电能计量设备的元件主要有CT、PT、二次回路以及电能表等。在实际工作之中,工作人员对电能计量设备中的任何元件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将单项状态量与全部元件的扣分状况全部涵盖其中,不过这一过程首先需要是依照单项状态量的扣分情况来决定的,然后再对每个元件的综合扣分状况加以考虑。
3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对策
3.1构建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
合理且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员制定处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尽快解决风险问题,进而提升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效果。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数据库。在数据库建立后,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数据库对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为变电运维管控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支持。其次,召开风险评估会议。电力企业需要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在会议中对当前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制度风险时,需要对技术与设备更新、操作流程和制度不合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着重考虑;在分析操作风险时,需要对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带来的影响进行着重考量;在分析设备风险时,需要对设备碰伤、电缆松动和触电事件等进行充分考虑;在分析管理风险时,需要做好设备管理及工作分配风险的分析工作,通过分析对各类风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为后续处理提供方便。最后,对风险管理流程卡片进行合理创建。为了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电力企业需要创建风险管理流程卡片,为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过程提供指导,并且在相关流程执行完成后做好卡片填写工作,在提升管控效果的同时可以为后期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3.2实施承载力分析,强化作业计划性管理
针对各班组计划采取的运维一体化项目,为保障人员能够与项目之间达到互相配置,且在时间与整体的工作量上也更加适宜,便需在班组、部门两级同时实施安全生产承载力评估,借助于班组汇报、部门平衡、风险评估、班组实施的作业计划性管理,来促成对变电站日常运维作业与运维一体化项目实施的适当平衡,尽最大努力来确保作业工作的安全性,保障作业质量。
4结束语
伴随着当前电网企业在生产模式方面所发生的转变,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之时也时常会产生出一些新的难题,如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实际的作业要求、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不合理等。为进一步加强电网企业在变电运维方面的作业安全性,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实践研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阮志峰.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9):48-49.
[2]林祥勋.浅析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J].技术与市场,2019,26(05):171.
[3]陈中豪.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及状态评价分析[J].电子世界,2019(08):57-58.
[4]董毅.解析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J].低碳世界,2018(10):103-104.
作者简介:姓名:赵嘉兴(1994.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能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