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云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客服中心 内蒙古包头市014010
摘要:很多学校都设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相对比较混乱,缺乏实用性,不能形成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工作之后,往往会表现出职业能力不足的现象。针对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学校要基于社会发展实际和就业需求、目标,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利于行业服务和管理、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人才。这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创新
引言
校企合作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探讨培养电气自动化专家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在高校攻读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其进行培养。学生可以与公司无缝对接。目前,我国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加强落实校企协作的创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能要求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电气操作技能和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能,具备并独立完成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实际操作职能。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组装、维修、管理、技术改进、销售等。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是角色的转变,也是职业技能的升华,需要学习和掌握企业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技能。企业希望学生快速适应环境,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实践和思考,努力提升自身水平。保持钻研、进取、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通过自我学习促进个人能力提升。职业态度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思想觉悟,良好的职业态度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讲究团队合作,互帮互助,构建良好的企业氛围;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勇挑重担;秉承厚积薄发、耐心沉淀的思想,不好高骛远;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职业底线,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和教育。虽然很多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引入了相关的教育理念,但实际应用上并不那么合理,最终导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一般来说,课程需要按照一定的类别来设置,基本上是专业及相关理论保持一致,并不涉及别的学科或专业知识。这种课程体系中更多的是静态课程,不利于学生自学及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达到课程开展的要求及标准,达不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因此,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改革和创新,以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
3.1、实践场所构建
由于电气与自动化专业在培养过程中设定的教育目标不同,学习内容的侧重点和对学生的评价与评价存在较大差异。一般科目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方面为辅助手段,对学生的评价和评价也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础。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为市场上相关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优秀技能人才,让学生能够快速步入行业中彰显自己的价值。这就决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内容,而理论基础知识仅仅作为实践的前期准备。在学生评价考核方式上,也多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在实践方面,学校与企业应该共同建立一个学生实践的学习基地,加大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共同打造一个实用性强、技能水平高的实践实训基地。例如,在电气自动化专业导向下对汽车修理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时,高职院校可以与各品牌的汽修4S店以及汽修工厂建立合作与交流,共同搭建实践实训学习基地,企业中将汽修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教授给学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融入自身的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日后企业用人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3.2、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培养综合性、实用性强的电气自动化专家,需要形成一支理论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团队管理、价值引领,提高教师思想觉悟;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教学大赛、教师团队交流等活动,提升教师个人综合能力;推动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企业最新科技动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引进高层次、高水平教师人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3、电力配营技术人才培养
应用型大学的科研发展,同样是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支撑。应用型大学应该是既不同于偏重理论研究的“985”大学,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它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大学。应用型大学科学研究的水平,应该体现其学科发展的水平。当然,研究型大学科研瞄准的是学科前沿技术的发展,应用型大学的科研应该瞄准工程中急需解决和攻关的难题。科研是应用型大学高级阶段的体现。应用型大学的生命力、社会地位、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研发展。应用型大学与地方产业、工业联系的程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自己的科研发展程度,是可以为地方服务的程度,为地方产业解决问题的程度。因此,科研是应用型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重点推进的工作。还有,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也要依赖科研的发展。
3.4、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是技术和理论专业,但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大多以常识为基础,只涉及专业理论的表面和皮肤。在工作中直接使用知识,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更多。可以说,本科教育与业界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电力行业中,专业性强的职位,对工作者的知识、理论、操作能力要求都很高,而且进入岗位后,依然需要工作者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积累经验。对想在毕业后进入对口岗位的本科生来说,他们毕业时的知识水平和岗位要求有所脱节。进一步深造,取得硕士学历,可以较好地缓解此类脱节问题。
3.5、教学模式多元化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利用经验评估等方法提高教学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体验、研究、小组交流等方式构建学生知识,实现教研相结合;丰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如学习自动控制、现代控制、计算机控制等,定期删减重复的内容,对知识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此外,教师要创建实践平台基地,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构建提供保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也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实施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解读知识内容,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结束语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推动我国产教合作不断深入,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创新产学合作模式实施教育改革,实现产业化,另外,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与产业相适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匹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培养理论基础够用、实践能力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爱芹,汪婵,徐亚玲.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化工,2020,49(10):213-215.
[2]赵换丽,王化冰,宋晓燕,王艳.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137-138.
[3]程显.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44-145.
[4]刘格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J].南方农机,2020,51(08):1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