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彬滨 陈蒨通讯作者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肠道门诊(感染科);上海20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突发传染病救治中应用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进行此次研究,时段限制在2018年6月2020年8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6例突发传染病患者,遵从“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33例行常规管理的设为对照组,其余33例设为观察组给予护理应急管理系统,观察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交叉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0%,对照组高达24.2%,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较高,焦虑、抑郁情绪分值较低,数据和对照组相较,P<0.05。结论:临床在突发传染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开展护理应急管理系统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近年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致使各地区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因此就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呈上升态势,传染性疾病范围较广,常见的有手足口病、非典型肺炎等等,疾病进一步发展会严重威胁大众身心健康[1]。为研讨在突发传染病救治中应用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价值,特纳我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内66例突发传染病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方式进行研究,遵从“平衡序贯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8月内的66例突发传染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33):男、女为15、18例,年龄13-81(47.86±12.14)岁。发病至就诊1-12(6.15±1.56)h。观察组(n=33):男、女为16、17例,年龄13-82(47.50±12.33)岁。发病至就诊1.5-12(6.23±2.12)h。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相关诊断;(2)认知清楚且完全可以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3)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2)精神异常;(3)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2]。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严格以我院现有的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准则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
观察组:护理应急管理系统:(1)构建应急管理系统:抽调感染科、急诊科、内外科以及护理部等部分成员成立应急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主要负责协调并安排各项救治工作,同时对组员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指出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并完成。同时救治前组长严格根据事件大小以及事态紧急情况确定应急调配方案,合理调度医务人力资源。以医院为单位建隔离病区,便于集中安置患者,避免此类患者和其他患者接触进而增加感染率。建立快速通道保证消毒、灭菌物品及时送到现场。(2)具体应用:①特殊时期为确保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在值班时要求医务处和护理部人员轮流值班,协调好夜间的急诊和病区工作,同时完善现有的紧急报告制度,确保发生突发传染病后可以严格遵守相关程序开展工作。救治过程中强化和器械中心以及总务科的沟通,确保相关部门联合起来为突发传染病患者提供保障服务。②在救治过程中要求组长亲临病区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并根据病区实际情况适量的增加护理人员;严格以患者感染病情变化为基准调整护理人员。危重患者大幅增加时迅速召开会议,协调各部门有效配合,全力支持专业人员开展救治工作,确保所有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护理专业技能,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护理质量。建立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后必须规范明确突发传染病的管理工作,病房区域明确并清晰,避免此类患者同院内其他患者出现交叉感染。③突发性传染病发生时不论患者还是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心理基本都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长此以往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救治工作期间,医院领导需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营造安全且舒适的环境,鼓励和支持医护人员和患者,在环境和饮食方面给予充足的支持,解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实际问题,确保医务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救治工作中,确保患者无后顾之忧可以充分的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救治工作。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内含基础干预、服务态度等四项内容,单项分值0-25分(总分100分),评分高、满意度高。
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3]:焦虑用SAS量表评定,<50分记录“无焦虑”,50-60分记录“轻度焦虑”,>60分记录“中重度焦虑”。抑郁用SDS 量表评定,<53分记录“无抑郁”,53-60分记录“轻度抑郁”,>60分记录“中重度抑郁”。
并发症发生率:主要从交叉感染、压疮两方面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建数据库并借助SPSS 22.0软件展开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借助“x2”检验并处理,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情绪设计“t”检验并给予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讨论
突发传染病具备“人传人”特征,发病初期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症状为主,且突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生存能力较强,能够进行广泛传播,进而对社会稳固性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大面积的传播会导致人心惶恐不安。现阶段临床对突发传染病患者展开救治,旨在控制传染病传染性进而促使患者病情尽快恢复,有效防止疾病蔓延。而护理应急管理系统也许反应快速且各司其职,在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中统一指挥和应急,确保传染病的救治工作顺利开展[4]。
临床研究证实,在突发传染病的救治工作中应用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可确保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护理工作,稳定医务人员数量的同时减少其心理障碍,提升救治成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5]。此研究结果示:经管理后观察组患者交叉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0%,对照组高达24.2%,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指标分值较高,焦虑、抑郁情绪分值较低,数据和对照组相较,P<0.05。证实了在突发传染病救治中应用护理应急管理系统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将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应用于突发传染病的救治中具有显著价值,可有效提高救治效果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美. 护理应急管理策略在传染性疾病突发事件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016(028):165-166.
[2]孙月, 周丽娟, 李健,等. 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应急救援引发的思考[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 37(05):373-379.
[3]王华芬, 冯洁惠, 邵乐文,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救护中护理部的应急管理策略[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03):29-32.
[4]李旭凤, 邓水珠, 付丽明,等. 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应用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0, 06(7):196-199.
[5]杨姗姗, 刘素蓉, 胥丽,等. 精准护理应急管理体系在突发事件救援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34):2695-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