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运行中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短板和优化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第12期   作者:赵君
[导读]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
        赵 君
        国网蓬溪县供电公司 四川省 ?蓬溪县 629100

        摘要: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因此,应立足于我国配电网络系统的现状,及时预见经常发生的故障,分析其短板,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长时间的供电来提高供电可靠性,而这将在高速发展的现在越来越受到电力企业和电力客户的青睐。
        关键字:配网;供电可靠性;短板;优化措施
        配网用户分布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旦配网中某一条或多条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或者在短时间内频繁对某一条或者多条线路作多次停电检修,那么轻则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重则打乱社会秩序,造成经济损失。供电可靠性已成为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它体现了供电企业对电网建设、改造、运行维护等综合管理水平。供电可靠性通常是指电力用户能以多大的可靠程度得到电力系统供给电能的问题。它直接体现了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
        1.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内涵与意义
        供电可靠性就是指供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持续提供电能服务的能力,可以看成是供电系统运行质量、服务水平等一项考核标准。供电可靠性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运营管理能力。评价一个电力企业的供电可靠性通常采用以下标准:用户日均停电时间、停电次数等。供电可靠性的计算方法与计量标准,按照我国电力行业法规的相关规定,通常采用以下计算模式:供电可靠性=(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时间)×100%。
        配电网作为供电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具有管理需求变化快,管理设备规模大,服务要求高等特点。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存在重复建设、频繁改造、原则不统一等问题,各系统、设备间接口标准、通信规约存在差异,互联互通性较差,无法形成整体优势,造成大量经济资源、数据资源浪费。随着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配电台区的功能呈现多样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接入的信息和设备也成倍增加,涉及配变状态监测、无功补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表、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多种类型,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集中监测管控,将对人员运维、通信传输、主站系统信息处理等方面带来较大压力。配电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现有资源配置能力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服务需求,尤其是“电能替代”、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外部环境变化,对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配网地区亟需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一方面适应不同用户群体、满足多样性能源需求、迎合多种能源应用的要求;另一方面以“服务”为中心,提供领先的能源服务理念、过硬的平台、相关互联网技术和能源控制技术等整体解决方案。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与供电服务质量是供电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目标,对此需要供电企业创建科学、健全、完善的配网管理系统,并对配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地评估、预测和分析。时刻监测配网系统中的供电设备、设施等是否处于安全、高效运行状态。为了达到安全可靠供电的目标,应该重视配网设备的监测与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配网现状
        10kV配网按区域划分为城市和配网。
        电网运行方式灵活性低、配网结构不合理。配网网络结构不合理,可转供电率低,环网化率低,导致计划工作的检修、迎峰度夏以及故障复电等工作进行时,负荷无法转出,停电范围大。
        供电可靠性较低,线路事故较多。配网的建设线路主要采用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故障率相对较高,且容易遭受雷击,大大降低了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多数旧的线路网络结构不够合理,事故时的转供电和检修工作不易开展,造成停电时间过长,也降低了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供电半径长,电源布点不合理。在过去的配网规划中,大多数配网的电源布点不合理,供电半径普遍过长,造成线路损耗大,出现主变负载不均衡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配网运行的经济性。
        3.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3.1网架:10kV线路有位于山坡或河边地段的;公路沿途电力设备缺乏安全标识;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具备转供的线路条数少,转供率低;不具备转供条件。


        3.2管理:自然灾害对设备造成的危害未开展辨识、供电所针对自然灾害对设备危害的评估工作开展不到位;现场施工监理存在缺位现象、竣工三级验收过程把关不严;没有对公路两旁电力设备安全标识进行清理;应根据电网建设、检修技改项目上报老化设备;用户对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用电检查对用户设备监督不到位、用户设备技术监督工作缺失、对用户自有设备入网运行把关不严;检修人员对检修工作所需时间预测不准确;施工队伍人员、器材、物资准备不充分;低压线路改造未开展综合停电或开展带电作业。
        3.3技术:需提高设计标准;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验收结果不够严谨;按要求悬挂电力标识,提示过往车辆;按照批复下达的项目要求改造或更换;与用户产权分界点的故障隔离手段缺乏;带电跨越技术使用较少。
        3.4设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确保设备在使用年限内。
        4.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措施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工作。
        4.1改善网架来提高配电网可靠性
        (1)建议增加主变,形成主变“N-1”运行;
        (2)增加进入变电站电源点,形成双电源或多电源变电站。
        (3)通过配网基建和技改等手段优化配网结构,提高配网可转供电率。
        (4)逐步提高农网线路联络率,绝缘化率,在保证主线分段数能满足《手册》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支线开关。
        4.2管理部分提高配电网可靠性
        (1)按照下达的年度工作计划开展测温、通道清理、避雷器轮换、接地电阻遥测等相关工作;做好设备运行维护相关知识培训,通过绩效考核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2)按照年度下达的巡视计划开展各类巡视工作。
        (3)加强备品备件管理,严格产品质量验收管理。
        (4)尽快明确用户安用户装分界开关的标准,对新用户入网审查时严格把关,加大对用户的监管力度。
        (5)加强易受自然灾害破坏区域的巡视,及时消除故障隐患。
        (6)加强市场营销人员的综合停电管理意识宣贯工作,同时计划管理人员熟悉掌握业扩办理流程和相关规定,对业扩工程的停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业扩工程的综合停电管控。
        4.3技术部分提高配电网可靠性
        (1)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进度,在短期不能实现配网自动化的情况下,建议通过大修技改给县局配置红外测温成像仪。
        (2)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雷检查,对雷击故障跳闸频繁的线路进行专题分析,有针对性的列入年度整改计划。
        (3)加大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力度,督促施工单位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
        4.4设备部分提高配电网可靠性
        (1)对线路设备进行清理,对质量差及运行年限较长的设备进行更换。新设备尽量配置免(少)维护设备。。
        (2)加强用户侧存量配电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开展用户设备安全隐患评估,督促用户对发现隐患进行整改。
        (3)对低压台区进行改造,增大主干线线径,缩短供电半径。
        (4)加强对变电站设备的监控,加强设备的缺陷管理,对存在缺陷及时进行消缺。
        4.结语
        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不仅能提高配网运行质量,延长配网使用周期,也会配网运维的必经途径,只有通过强化供电可靠性管理,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提高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供电企业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德智.配电网规划提升配网可靠性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4(22):157-158.
        [2]麦泽铭.分析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及其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9(33):100.
        [3]陈斌华.配电网规划提升配网可靠性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9(18):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