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然
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探索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不仅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合理决策具有积极作用,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策略。更准确地说,应明确继电保护点,从智能变电站的实际保护需求出发,加强变电站保护配置,实施限压延时保护和有效继电保护,改善和保障变电站和智能电气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问题
引言
随着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企业有良好的环境推动其电力设备的转换和升级,以适应时代的需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变电站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变电站人员素质跟不上变电站技术的发展,严重时会导致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计算变电站的可靠性,采取措施提高变电站的稳定性,促进国家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性分析
为满足我国电网建设过程中居民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正在不断提升电网建设规模和电压等级。随着对总电量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居民对各电力公司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通过不断提高我国电力的配电效率和可靠性,可以通过有效利用尖端科学技术,例如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电力供应,技术电网损耗,保证我国电能的长远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继电保护技术的普及,我国智能变电站真正达到了科学控制的阶段,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继电保护运行远程控制实现了电网运行信息的自动采集和电网事故的自动检测分析,大大提高了我国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继电保护系统可大大降低因人工操作造成的错误率,当智能变电站发生事故时,可准确分析,为变电站故障处理提供各种详细信息,通过及时检测排除故障设备的方法,大大提高通过减少故障设备的影响,提高变电站故障的处理效率。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面临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的继电保护系统中,可以通过电子互感器来满足变压器的运行、母线和母联等一系列有效的保护,为继电保护提供可靠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变压器的应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如果使用电子变压器,系统的运行负荷会增加,元器件的增加会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元器件之间的延迟和采样时序等问题都会影响继电器保护系统的运行。因此,需要考虑合理使用电子变压器,避免过载运行。
其次,变电站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电磁环境进一步复杂化,扰乱了电子变压器特别是集电器的正常运行,不可避免地受到电磁干扰。如果开关的投切动作由断路器跳闸或发生短路故障,都会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因此,还要注意对电磁环境的控制,以免干扰正常运行。
第三,电流互感器在电网受到干扰、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处于关闭状态时,会影响电子互感器的测量精度,导致出现错误动作。例如,变压器空载输入和空载停机伴随着涡流,导致周围电气设备的保护系统失效,影响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继电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控制相互影响已成为继电保护系统必须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作为电子变压器的关键部件,可以通过插值算法进行采样处理,但是会影响算法的顺序和难度,最终导致误差,还会影响定位过程中信号的谐波。因此,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要分析精度,避免实际情况和插值结果误差过大。同时,考虑到组合设备本身的影响,如停电或外界电磁波干扰,会直接影响组合设备,甚至可能导致重启问题。因此,在技术程序等方面,对聚变装置精度的影响以及实现聚变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对保护系统正常运行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
3.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3.1 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如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故障,保护装置不会拒绝动作。此外,即使在其他保护装置出现拒动保护时,保护装置也不会出现误动行为,因此可以确保保护装置本身的可靠性。为了全方位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需要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完成可靠性计算工作,并根据指标和设备正确运行率进行准确计算,来消除错误动作。
3.2 改进系统冗余
在网络基础中,总线结构采用交换机传输数据信息,具有减少布线的效果,但冗余性相对较差,因此可以延长使用时间,提高灵敏度和冗余性。环形结构可以在环网的任意点提供冗余,与以太网交换机有机结合,可以形成树形协议,也可以提高中继系统的冗余度。网络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重新配置。但控制环结构需要较长的收敛时间,任务完成速度较慢,同时也影响系统重构。星型结构具有相对较低的延迟。所以适用于比较高的情况,没有冗余度。冗余的缺点是如果主开关过程中发生故障,会影响信息传输,可靠性相对较低,不适合进一步普及。为了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增加系统的冗余度。因此在选择继电保护系统的网络架构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考虑不同架构的优缺点,然后选择合适的架构,从而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3重构保护系统相关技术
重配置保护系统的相关技术是基于重配置功能,达到在线、及时完成继电保护相关设备配置的目的。重构保护系统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保证了继电保护相关技术与相应电网结构的兼容性,使继电保护相关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继电保护功能不仅要具备原有的功能,还必须能够重新配置磁通量,并且在继电保护部件因故障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能自动查找并恢复更换部件。继电保护相关设备的某些功能可以实现正常运行,必须做好自身的工作,才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基于电网改造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为电网和智能电站的稳定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
3.4 间隔保护
常规模式下,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放置在一个小房间内,变压器直接放置在现场。随着智能变电站运行经验的不断丰富,智能变电站的电子变压器可能长时间不工作,电子变压器信息的采样可能会出现渐进性和突发性的误差,从长远来看将是一个威胁。因此,针对这个问题,为了系统的可靠运行,提出了相应的现场保护概念。考虑到目前智能变电站现场保护的问题,通过安装继电保护装置,根据就近原则,在目标设备的附件上安装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有效避免继电保护装置所需的响应时间以及对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负面影响。在部署新的综合微机线路的过程中,一般需要保持变压器保护措施和相应的同步处理,并在施工时配合目标设备的具体情况配合施工和分析。通过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有力地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稳定性。另外,现有的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主要采用数字化方式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在满足数据采集质量的同时,便于后续的计算和处理。
结束语
总体而言,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继电保护具有高可靠性,有助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保护,为用户提供优质电力,方便相关从业人员管理,可以详细分析不同变电站的系统状态,关注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鹏,李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视化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1):221.
[2]樊懋,肖龙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系统[J].科技风,2018(35):199.
[3] 王思远,王颖超.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措施[J].农村电气化,2017(11):61.
[4]张旭泽,郑永康,康小宁,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所面临的若干问题[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046(006):90-96.
[5]朱波龙,孙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解析[J].数码设计(上),2019,000(00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