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慢病管理模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   作者:谢雪娇 谢佳
[导读]

谢雪娇   谢佳
(绵阳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就慢病管理模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对象均选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慢病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接受慢病管理模式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呈良好趋势,通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的对比,组间数据呈现的 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对其慢病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病管理模式护理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关节型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特征为慢性、侵蚀性。若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很容易引起关节的畸形,甚至出现残疾。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其对于患者的长期带来的痛苦很容易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本文就慢病管理模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对象均选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例数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最大的为69岁,年龄最小的为37岁,中位年龄为56.5岁;研究组的男性患者例数同样多于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16例,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年龄最小的为36岁,中位年龄为57岁。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不大,没有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
1.2一般方法
   在实际的护理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是在基于常规护理的前提下予以共享决策干预护理,主要内容:(1)组建慢病管理团队:慢病管理团队由专职医师及护士组成,团队成员要求有 5 年以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护理)经验,主治医师(护师以上),沟通能力良好,责任心强,专业实施扎实。团队中医师负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及复诊计划;护士负责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评估培训和督导。出院前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检查及联系方式等,以便于进行持续性管理[1]。(2)慢病管理疾病评估: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程度,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于无法一次性学会者由护士辅助家属协助管理;对于能够一次性学会者实施自主管理。患者出院后由慢病管理团队进行随访,随访的方式包括电话、门诊、讲座以及同伴支持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由医师、护士、患者共同参与,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情绪体验,发挥同伴支持作用)。复诊时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管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2]。(3)慢病管理主要内容:1)症状的检测与管理。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医学知识,常见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建议进行的相关检查等,教会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症状以及观测方法,方便及时就诊。2)用药管理。包括常用治疗药物的治疗机制、服用剂量、服用时间、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并教会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及预防措施。3)饮食指导。清淡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营养丰富,合理搭配,饭后可吃适量水果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4)关节保护。日常生活中注意肢体保暖,不接触潮湿冰冷的物品。在穿脱衣、进餐、个人卫生等生活技能训练中合理使用关节,睡眠前 15 min 及晨起用45 ℃ 温水等。5)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疾病分期,形成完整的功能锻炼计划。如慢性期:合理使用关节,预防、矫正关节畸形,指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坐、卧、睡姿势,适当运动,减少关节运动负荷,以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宜[3]。避免长时间同一个姿势。并教会患者关节康复锻炼操。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相关医务人员要通过随访调查的方式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合理评估其生活质量,认真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描述,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用x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接受慢病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后,其生存质量评分呈良好趋势,通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的对比,组间数据呈现的 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常见于手、腕、足等小关节,病因复杂,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患病初期患者关节会出现功能性障碍伴肿胀、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晚期患者会出现僵硬症状,增加了残疾的可能性,在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关节物理、肌肉萎缩等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且还直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除了给予针对性治疗外,护理干预的实施也极为关键。慢病管理模式护理干预一种优越护理模式,通过连续性的指导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效能感,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患者通过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遵医嘱服药,科学的进行功能锻炼,有效控制了自身的临床症状,改善了血液指标,这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对其实施慢病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营,王芳.慢病管理模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0,14(07):546-551.
[2]李云凤.护理管理模式对农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0):112-113.
[3]马玲 , 范文强 , 杨福娟 . 风湿性疾病慢病管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9, 23(10): 1357-13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