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100例临床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   作者:尹科
[导读] 分析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100例临床特征。
 尹科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100例临床特征。方法:将时间区间设定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对此时间段于我院进行就诊的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疾病的转归状况。对患者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进行检测,判断不同CD4+T淋巴细胞含量的患者死亡率。结果:在对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后,临床特征中发热患者有71例,恶心呕吐患者有63例,咳嗽咳痰患者有7例,胸闷气急患者有15例,乏力患者有17例,头痛患者有19例。在对其进行相关控制治疗后,有30例患者死亡,有70例患者存活。经过对患者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进行检测后,CD4+T淋巴细胞含量少于20x103/ul的患者有82例,死亡有14例;CD4+T淋巴细胞含量不低于20x103/ul的患者有18例,死亡有16例。结论: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较多,需要早发现并及时针对具体感染类型展开有效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特征;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是指HIV侵袭机体引起的疾病,此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此疾病初始感染至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乏力、胸闷等症状,随病情进展,有合并多系统疾病风险,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2]。此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当艾滋病与机会性感染合并发作时,危险性极高,需要对具体感染类型和相应特征进行分析,找到有效治疗方法,延缓患者生命。本文对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100例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于我院进行就诊的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了解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加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研究患者中有75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为男性,有25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为女性。75例男性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为55岁,平均年龄为(37.61±4.85)岁。25例女性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中年龄最小为24岁,年龄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为(37.43±4.92)岁。
1.2方法
对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归纳,计算不同临床特征的比例。对100例患者进行病原学检验,了解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类型,针对具体情况展开有效治疗。如属于消化道感染患者,需要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属于真菌感染患者,需要使用氟康唑胶囊或针剂治疗等。此外,还需要对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含量进行检测,采集患者清晨抗凝血,在专业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进行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仪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1.3 评价标准
对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进行分析,观察临床特征和疾病的转归状况,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判断不同CD4+T淋巴细胞含量的患者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检测,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作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结果
在对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后,临床特征中发热患者有71例,占比71.00%;恶心呕吐患者有63例,占比63.00%;咳嗽咳痰患者有7例,占比7.00%;胸闷气急患者有15例,占比15.00%;乏力患者有17例,占比17.00%;头痛患者有35例,占比35.00%。
在对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进行有效控制治疗后,有30例患者死亡,占比30.00%;有70例患者存活,占比70.00%。
在对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进行检测后,CD4+T淋巴细胞含量少于20x103/ul的患者有82例,占比82.00%,死亡有14例,占比14.00%;CD4+T淋巴细胞含量不低于20x103/ul的患者有18例,占比18.00%,死亡有16例,占比16.00%。
3.讨论
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病,在精液、血液、脑脊液胸腹水、羊水、乳汁中均可存在HIV病毒,以此不断传播,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患者患病早期症状多以发热、咽痛、恶心、皮疹、腹泻、淋巴结肿大为主,当进展到无症状期时,常无明显症状,当疾病进展到最终阶段时,常会出现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3]。当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后,极易受到多种病原体入侵形成机会性感染,若两者同时存在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险性极高,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准确了解患者感染类型,实施有效控制治疗,以此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命。本研究表明,对100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在临床特征中,发热: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胸闷气急:乏力:胸痛为71:63:7:15:17:19。在进行控制治疗后,死亡;存活为30:70。对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进行检测后,CD4+T淋巴细胞含量少于20x103/ul:CD4+T淋巴细胞含量不低于20x103/ul为82:18,相应死亡人数为14:16。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对不同感染类型实施针对性治疗,延缓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贺显亚.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性影响评价[J].世界复合医学,2020,6(06):15-17.
[2]兰云.268例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1):84-85.
[3]肖冠英,肖艳华,陈谐捷,李宝金,粟海霞.艾滋病相关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7(01):2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