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16)
摘要:目的 在手术室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意识干预,对其效果实行研究,以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进院诊疗100例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实验人员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研究中,对于患者,对照组展开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展开手术室风险意识干预,试验数据[去掉,]实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室实行风险意识[加:管理后,]管理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去掉“护理人员”]风险因素认知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能够得出,在手术室临床护理管理中,实行手术室风险意识干预措施其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观察
手术室作为医院内部风险高发的场所[1][改为,],在各种手术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危险因素,其安全隐患相对而言较多且十分复杂,护士预防难度较大,患者极容易在围术期发生安全不良事件,严重者发生致伤、致死等情况。为降低这一几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对手术室的护理,实施相对的风险意识管理[2]。因此,此次研究,对手术室临床的护理管理措施实行探讨,选用手术室风险意识管理措施[加:进]进行干预,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进院诊疗100例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实验人员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对照组实验对象:50例,年龄为9岁至73岁,均值为45.36±7.42岁,22例为女性患者,28例为男性患者。
研究组实验对象:50例,其年龄为8岁至74岁,其均值45.46±7.18岁,24例为女性患者,26例为男性患者。
手术室护士均为10名。
比较以上组间数据,数据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于患者,对照组护士展开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实施常规的术前、术中、术后手术患者护理和日常管理等配合手术医生实施相应的手术操作[3]。
研究组护士,则展开手术室风险意识管理干预。内容详细如下:①提升手术室护士风险意识。实施定期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及防范能力等。②实行人性化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护士的排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人员配备,实行弹性排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及热情[热情度]度,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开展。③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需对患者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等,进行定期的调查,充分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实际表现,可设置意见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④护士长合理进行手术排程,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去掉,]和风险意识、团队意识,充分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相关物资、设备、药品等,打造高效手术团队,还应避免出现人手缺乏等情况,导致手术出现延误[4]。⑤制定手术室易发生潜在[去掉“生”]风险因素的检查项目,科室护士长或质控组成员在每天、每周、每月开展不定时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并在早会上强调或质控会上进行分析总结、追踪,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护理满意度:将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较为满意:60~84分、不满意:0~59分。
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较为满意率。
1.3.2对比风险因素认知率,应用自制量表实行评估,总分为100分,评估患者对风险因素(压疮等项目)掌握的情况,优:85~100分、良:60~84分、差:0~59分。[请问:此处是不是应有数据分析?]
1.4数据处理
研究统计数据,计量值经X±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值%表示,X2检验。由SPSS22.0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准,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表1数据显示,管理实施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6.00%,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风险因素认知率[请问:此处有分析内容和数据没有?]
风险意识管理[加:风险意识管理]实施之后,研究组手术室护士风险因素认知优良为90.00%(优占25例,良占比20例),高于对照组的50.00%(优占15例,良占比10例),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面对较多且复杂的风险因素,稍有不慎,极易发生风险事件,甚至引发死亡[5]。为此,手术室[去掉“的”]护士所面对的压力相对较大,其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失误,将会直接对患者造成损害,并造成医疗纠纷。因而,需要对手术室的护理实施相应的管理,比对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风险意识管理干预更加适用。能够通过加强手术室护士的风险意识,对其实施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其专业性,提升其应急能力、评估能力、管理能力等。同时能够通过合理排班、加强护士的责任意识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其护理质量,进一步降低手术室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有效确保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总结得出,风险意识管理[风险意识管理
]实施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6.00%,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掉“管理实施之后,”]研究组护士风险因素认知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证,手术室风险意识管理措施其优越性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高静. 观察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5):117.
[2]李松梅,李冬梅.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70-72.
[3]黎敬云,黎瑞怡,罗锐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有效性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69,195.
[4]朱贵玲. 观察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7):249.
[5]戴艳军.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2):5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