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超声介入室控感管理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   作者:何维曜臻 董志坚 梁囡 庞兴美 王京
[导读]
何维曜臻1    董志坚1?? 梁囡1   庞兴美1 王京2通讯作者
(1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2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疾病超声介入室控感管理措施。方法 针对超声介入室制定控感管理小组,规划流程,合理规划超声介入室的布局情况,结合超声介入室的实际情况,对超声介入室的控感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对工作重点进行梳理。结果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工作开展安全有序,未发生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零感染”。结论 控感管理措施效果明显,可在其他感染性疾病病房防控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超声介入室;控感管理
 近年来,我国以至全球范围内频频爆发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中具有高发生率,可发生于各个部位,多为器官性疾病晚期的主发病症,同时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及寄生虫感染,当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时极易发生感染,甚至在医院各个科室中的控管管理不到位,导致医护人员感染 、病患相互感染等,这不仅对医护人员和病患带来极大痛苦,也对医院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伤,对医疗治疗安全造成严重且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1]。因此必须严防感染,本文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对超声介入室的控感管理措施进行探讨总结,现报道如下。
1 基础建设
  1.1小组建设?针对疾病的感染性组建超声介入室控感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由护士及主治医师组成,并且在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负责分析及评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存在的问题纠正或制定相应的流程,同时监督流程实施情况及流程开展的质量状态。
1.2 流程规划 感染性疾病超声介入室的主要功能是在负压的状态下隔离病原微生物,同时避免污染环境,室内被污染的空气需经特处理后方可排放;其次是经通风换气以及合理的气流使室内病原生物浓度得到有效稀释。控感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控感措施,并对气流、物流及人流方向进行规划,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1.3 布局 超声介入室的布局结构是实现感染控感管理的基础条件,布局结构的合理性关系防控的效果。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诊疗前,需事前充分了解超声介入室中的软硬件条件,扬长避短。待超声介入室布置妥当后,从清洁区至污染区,甚至有潜在污染区域,对整个病区中的各个办公室、缓冲区、治疗室等做整体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整体布局、功能划分、通风系统、门窗密闭性状况等,一旦发现不合理之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严格划分洁净区和污染区,采用天花板和物理隔断密封,中间设置缓冲区。为加强控感管理,污染区至洁净区之间应设置三道门,避免污染空气流入洁净区。
2 医护人员的防护
2.1 培训及考核 随着控感管理已有其自身特点,因此要求小组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术会议,与同行及专家交流,促进小组人员不断累及知识、拓展知识面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培训内容包括所有感染性疾病的特点、诊疗,手卫生,个人防护、设备应用培训,同时需要接受控感和救治的相关技术规范的培训。根据培训制定考核机制,同时针对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晋升、惩罚等相关制度。强化培训考核以及应用效果,加强小组人员的控感意识,以掌握基本的控感知识为基础,提升控感意识和专业技能。
2.2 关注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以及护理过程中都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甚至接触到感染病病原体,继而威胁到医护人员的健康甚至生命,这属于职业暴露范畴。针对不同职业暴露我们都制定了相应的暴露处置措施,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易出现针刺伤,对此制定了针刺伤应急处理方案,同时配置了职业暴露处置箱,以此来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3 对患者进行防控感染管理
 随着感染性疾病的不断增加及致死率的上升,我们发现老年患者的感染率更严重。老年患者应免疫功能的下降,又合并多种基础病,防控形式非常严峻[2]。感染性疾病具有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发热、肝脾肿大、皮疹等特征,同时部分感染性疾病还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1 入院时的防护 针对一些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肺炎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进入医院时,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装备接入患者,指导患者及时更换病号服以及口罩等,患者的其他物品需经消毒部门消毒灭菌后妥善保存。
3.2 在超声介入室的防护
3.2.1 做好防控宣教 对患者所感染疾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讲,确保患者都能了解到本身疾病情况以及防控知识。加强手卫生,常用肥皂流水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洁手部。
3.2.2 环境消毒 每日利用空气净化消毒机对超声介入室进行消毒24h,每日进行2次紫外线灯消毒1h。定期更换空调出风口过滤网并消毒。
3.2.3 物品消毒 对超声介入治疗的相关设备、心电监护仪等在使用后即可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对介入治疗用到的针头等医疗器具,尽可能采取一次性器具。超声介入治疗期间所用到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每日使用后均需立即进行消毒擦拭。为进入超声介入室患者发放消毒湿巾,指导其擦拭门把手、手机、床围等物品;需要卧床治疗的患者应铺一次性消毒巾,对不小心污染的床单等物品清洗后需用紫外线灯照射1h以上。
4 加强超声介入室医疗垃圾管理
 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会产生大量沾染病毒的一次性口罩、针器具、手套等一些列物品,这些均具有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针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政策法规需要宣贯至每一位医务人员,增强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要求医务人员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严格遵循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规范,无论是在污染区、缓冲区,还是在清洁区所产生的废弃物、生活用品、医疗用品,均以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在医疗垃圾收集过程中,应从清洁区穿过缓冲区到污染区进行垃圾收集与运输,不可逆行。利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医疗垃圾,里层黄色垃圾袋在运出污染区时应当喷洒1000mg/L含氯消毒液用以消毒处理,然后再在外层套上一层黄色垃圾袋,并将两层垃圾袋都采用鹅颈结式独立封口。外层垃圾袋上应贴上醒目标签,对医疗垃圾产生的日期等进行标注,针对一些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所产生的医疗垃圾还应当注明疾病类型。标注完成的医疗垃圾放入病区通道入口的240L黄色医疗垃圾桶内,医疗废弃物处理负责人应将医疗垃圾的种类、数量、来源、处理等进行登记并签字确认后归档保存3年。在整个诊疗及废弃医疗物品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排查医疗垃圾处理时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及时排查管理漏洞并分析原因,以及立即安排补救,做好职业安全防护,降低处置风险,避免因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不必要损失。
5 小结
 超声介入室的医护人员常会密切接触感染性疾病患者,整个过程中极易接触到大量的感染病病原体,严重威胁着医护人员的健康及生命,因此控感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控感工作中,只有规范操作消毒隔离等防护措施,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做好自身以及超声介入室的感染控制,才能更好的救治患者,阻断感染传播,避免使医院成为感染源头。超声介入室的所有工作均应该以开展防控为中心来管理医务人员、设备和流程。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统一操作规范,强调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必须采取互相监督制,这才是提升感染性疾病治愈率的基础,同时是保证医务人员不被感染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思娣,李春辉,李六亿,等.中国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30年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48-653.
[2] 李燕明,施红.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2):161-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