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运用灸法干预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   作者:张赢兮
[导读]

张赢兮
(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运用灸法干预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中抽取86例纳入观察对象,按照电脑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灸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面部残疾指数(FDI)、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运用灸法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且患者的面部残疾指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灸法干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灸法干预;面神经功能;生命质量

   面神经麻痹也被称为面神经炎、面瘫,主要发病原因为面部表情肌肉群功能障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表情管理失效、面部肌肉不受控,是临床的一种高发非特异性炎症,对患者的交流、生活工作的影响巨大,严重甚至无法正常社交。临床的研究认为面神经麻痹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期、静止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1],目前临床没有专门用来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口服激素药、肌注治疗等方法的效果有限、治疗时间长、容易复发。有研究指出针灸治疗在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中有着更为突出的效果[2]。本次研究分析了运用灸法干预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诊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中抽取86例纳入观察对象,按照电脑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患者年龄在18-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3±2.12)男性44例,女性42例。两组患者的数据P>0.05没有明显差异。纳入标准:患者确诊为面神经麻痹[3];分别处于急性发作期、静止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所有患者均愿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状态不稳定;不愿意参与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本次研究所有面神经麻痹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和相关领导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和肌肉注射,强的松30mg 一天一次,逐日递减[4]。肌肉注射100mg维生素B1和500μg维生素B12,一天一次,连续治疗一个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灸法干预,在针灸之前利用40℃左右的湿毛巾热敷面部10min左右,做好针灸部位清洁、消毒,然后进行选穴:列缺穴、风池穴、合谷穴、外关穴、翳风穴。味觉消失、味觉麻痹患者增加廉泉穴;迎风流泪患者增加晴明穴;无法皱眉患者增加攒竹穴;气血虚弱患者增加足三里穴、三阴交。急性发作期采用热感手法针刺,面部留针10min左右,四肢留针15min左右;静止期主要以透刺为主,针刺的深度相对于其他时期更深,必要时可以结合电针治疗手段,在刺合谷穴时需要患者有酸麻胀的感觉,刺入深度控制在0.5寸,然后使用电针仪用连续波,每次持续20分钟,选取较弱电流。恢复期的治疗以补血养气为主,直刺,取穴以阳陵泉、双侧足三里为主。连续灸法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面部残疾指数(FDI)、生活质量评分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性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1.0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统计学的意义[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面部表情肌肉管理障碍疾病,患者感染病毒或受到刺激均可以引起发病。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属于“口眼歪斜”、“面瘫”的范畴[6],灸法治疗干预能够通过刺激相应穴位、促进面部血流循环、增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进而改善面部肌肉的活动能力。具有行气化瘀、扶正祛邪的效果[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运用灸法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且患者的面部残疾指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李露[8]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灸法干预应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书丽.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124.
[2]王丹. 针灸配合揿针贴压耳穴和蜡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227.
[3]杨照富,赵景燕,陈云超.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J]. 哈尔滨医药,2020,40(3):283-285.
[4]李露,伍大华,余畅,等. “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90-92.
[5]刘祎思、贺思圣、李冬梅等. 中药熏蒸联合针刺对中风后面瘫患者免疫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v.29(30):38-41+51.
[6]许爱淑. 针灸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0, 033(003):153-154.
[7]赖立贵. 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探析[J]. 中华养生保健, 2020, 038(005):19-21.
[8]宋江明, 田娟艳. 熏蒸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袭络证50例观察[J]. 家有孕宝,2021,03(05):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