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   作者:梅春富
[导读]

梅春富
(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云南大理672500)
摘要 目的 观察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置入悬吊固定式人工晶体术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22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给予置入悬吊固定式人工晶体术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患眼视力恢复情况,同时记录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 随访6个月发现有18例患者的眼睛视力恢复至0.3-0.5,占比81.82%;有3例患者的眼睛视力已经恢复至0.4-0.6,占比13.64%;有1例患者的眼睛视力恢复至0.1-0.3,占比4.55%。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9.10%,且经相应措施治疗后痊愈。结论 白内障患者采用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眼康复及视力恢复,值得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效果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继而使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后出现浑浊[1]。治疗白内障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常用的有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加人工晶体置入术、囊内摘除术等手术。其中白内障摘除术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可选择开展前房型人工晶体或后房型人工晶体体缝线固定,但是前房型人工晶体不太匹配生理位置,同时还会损伤角膜内皮,为此,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首选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本文即是对我院收治的22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开展置入悬吊固定式人工晶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置入悬吊固定式人工晶体术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22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是外伤引发晶体后囊膜破损或无后囊膜而无法开展常规置入患者,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视神经受损、视网膜脱落、屈光不正等情况。其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9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5.7±2.7)岁;外伤最短时间为2天,最长为29天,平均受伤时间(15.8±1.6)天。22例患者中共22只患眼,其中13例为尖锐物品所致,9例为异物所致。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给予置入悬吊固定式人工晶体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手术都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操作,将穹隆视为基底作2个结膜瓣于颞下颌鼻上象限处,并作角巩膜自闭式的一个弹性切口在其上方,在其正左方作侧切口,将适量粘弹剂注入前房中,粘弹剂分离完成后继续粘连,开展环行撕囊,再在囊膜剪的辅助下利用锐法分开有机化条索处,并在手法娩核和碎核后用sincoe注/吸管吸除皮质,若患者在娩核后初选后囊破口的状况,则推行前段玻切,在完全清除嵌顿玻璃体和皮质后,在前方里面注入粘弹剂。然后利用四号半空针和直针分别在患者鼻上象限和颞下巩膜袋即巩膜边缘1mm位置处刺入垂直巩膜面同时连接10-0聚丙烯线。在直视下降直针插入空针内,并跟随空针从穿刺口中一同出来。再将复位钩从上方切口位置伸进去,从切口内拉出缝线后剪断,然后将置入人工晶体襻的固定环从线两端穿入后结扎。将人工晶体置入虹膜后,抽紧聚丙烯线后在离巩膜袋切口端远的一边的巩膜层间将两边的缝线进行“U”形缝合,缝合后在巩膜袋内结扎。然后将结膜瓣覆盖与巩膜创面,结合手术情况观察是否需要缝合固定结膜瓣。然后开展缩瞳操作后继续完全清除前房内残留玻璃体和粘弹剂,使患者瞳孔形状尽可能恢复为正常的形态[2]。最后对切口进行八字缝合术,术毕给予常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患眼视力恢复情况,同时记录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视力恢复状况 在2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为,其中有18例患者的眼睛视力恢复至0.3-0.5,占比81.82%;有3例患者的眼睛视力已经恢复至0.4-0.6,占比13.64%;有1例患者的眼睛视力恢复至0.1-0.3,占比4.55%。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2例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9.10%;其中出现弥漫性角膜水肿和前房少量出血各1例。无复视、视网膜脱离、炫光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3 并发症相应处理 对出现前房少量出血患者给予消炎止血后自行吸收;对出现弥漫性角膜水肿患者给予激素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以及显微外科的不断更新,手术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革及应用,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在治疗白内障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有研究中显示,多种因素造成的白内障且无法行常规手术者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能有效使患者患眼恢复视力,同时可稳定人工晶体位置,与眼部解剖结构很好贴合,防止前房角正常结构以及角膜内皮受损[4]。
 本文研究中即是对患者进行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其结果显示,在2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的眼睛视力恢复至0.3-0.5,占比81.82%;有3例患者的眼睛视力已经恢复至0.4-0.6,占比13.64%;有1例患者的眼睛视力恢复至0.1-0.3,占比4.55%。结果同时显示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9.10%,无复视、视网膜脱离、炫光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说明悬吊固定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有效恢复患眼视力,虽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并发症出现后均在进行相应措施治疗后痊愈。
 综上所述,白内障患者采用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眼康复及视力恢复,值得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邸霞, 范翔, 周吉超. 等. 单眼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中华眼科杂志, 2016, 52:410-415.
[2] 陈桂英, 唐耀冰, 侯明佳.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固定术治疗外伤眼的效果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7,39(7):520-522.
[3] 钟文慧. 外伤性白内障63 例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6,38(5):35-37.
[4] 高春兰,刘佳,邹晓燕等.四点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治疗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12(12):1268-1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