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   作者:景国英
[导读]

   景国英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医院;江苏宜兴214251)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方法:取100例妇产科患者,历史性回顾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经防范,防范后患者满意度为87%,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妇产科实际护理期间,可对各项护理制度进行规范,强化和患者的交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护理阶段的不良事件。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生活水平的提升下,人们对妇产科的要求也得以提高。妇产科是高危科室,治疗阶段,未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不仅会令患者产生不适,还会延长治疗时间。对于这种情况,护士在护理阶段,需掌握潜在的风险,开展针对性护理,与患者多加沟通,预防医患纠纷的产生[1]。因为妇产科医疗服务工作量大,特别是医疗安全比较重要,妇产科自身专业比较特殊和复杂,医护人员工作中不能丝毫马虎,患者也需提高自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2]。护士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从各方面保障医疗安全问题,预防医疗事故的产生,保障自身与患者的安全。本研究主要就妇产科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2019年12月-2021年2月;参选对象:100例妇产科患者;年龄21~63岁,平均(32.20±1.59)岁。参与患者均知情,均是自愿加入。
1.2 方法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考虑到妇产科疾病的复杂和特殊性,实际护理阶段,应增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按照患者实际疾病针对性护理。另外,医院定期组织医疗知识讲座,普及法律方面的知识,规范妇产科护理制度。
(2)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护士是护理主题,专业素质直接与临床护理质量相关。因此,需注重护士素质,获取较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的提升可从下面两方面进行:①医院定期培训在职护士,掌握现代护理方式,增强安全防护意识。②定期考核:经考核护士,掌握护士临床护理阶段不足,护士长针对性做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强化护患沟通
  护患之间强化沟通,构建优良医患关系,强化沟通技巧,增强交际能力,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这样能够方便医生及时掌握疾病症状变化,针对性做好处理,减少并发症。一些患者入院时,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护士应做好疏导,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与患者研究护理治疗内容,以免产生医疗纠纷。
(4)完善监管制度
  护士每日对病房做好巡视,记录护士护理质量。巡视阶段患者有危险因素时,可针对性处理。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定期评价护理质量,适当奖励护理质量高的护士,护理阶段产生的差错予以批评,分析护理中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使护理质量更上一层楼。
(5)健全管理制度
  各个科室管理制度有差异,妇产科需按照妇产科护理状况。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更为合理和可信。发挥医院当下的宣传方法,加强宣传,促使妇产科护理制度向更加规范的道路前进。
(6)优化护理环境
  出现卫生隐患时妇产科安全隐患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技术的提升下,多数妇产科疾病应用手术疗法,可有效缓解疾病症状。对于这类问题,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理念,避免感染的发生,为患者用药治疗时,可按医嘱配制治疗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对防范的满意情况,主要分成满意度高、中、低,满意度是高+中之和与总例数占比。分析妇产科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2)分析比较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用于数据剖析,计量资料-(±s)-t,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大。
2 结果
2.1 满意情况
  全部妇产科疾病患者中,满意度高68例,较满意23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91%。经对妇产科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主要是风险防范意识需进一步提高,交流意识薄弱,责任意识差,技术原因等影响临床护理。
2.2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防范后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妇产科护理风险
  研究得出:临床妇产科患者逐渐上升,当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妇产科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3]。因此,妇产科需综合分析护理阶段存在的问题,经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研究妇产科护理阶段存在的安全原因,运用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因素包含四个,容易影响妇产科护理质量。
3.1.1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因环境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药物使用不合理,因妇产科疾病比较特殊,需用麻醉药物,并联合化疗药品辅助医治。治疗阶段,应用较少的麻醉用药,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不适,患者预后结局会受到影响[4-5]。②缺乏防范意识:手术阶段未严格遵循无菌意识开展手术,患者术中容易产生感染,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延长治疗时间。③护士在配备化学试剂时,会吸进较多的有害气体,一定程度会损害患者身体机能。
3.1.2 沟通不足
  护士临床护理时,未培训沟通技巧,无法与患者和家属开展科学的交流,容易导致医患关系紧张[6]。另外,因沟通不足,护士难以对患者疾病症状开展针对性护理,影响护理质量。
3.1.3 提高专业素质
  当前,医院妇产科护士逐渐年轻化,多数护士护理技术不够娴熟。开展围手术阶段护理时,不仅手术风险高,且缺乏独立处理突发症状能力,错失最佳治疗时机[7]。
3.1.4 责任心不足
  不同患者临床症状有差异,临床护理不足。但是,实际护理时,一些护士责任心不足,未详细记录临床症状,用另外护理开展临床护理,患者容易产生不适。另外,护理时责任心不足,会引起用药错误、产后出血症状,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3.1.5 制度不健全
  护理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未完善,没有较强约束力,奖惩制度不清晰,致使规章制度如同虚设[8]。未合理对护理资源进行分配,护士的职责未科学分工,护士缺乏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3.1.6 患者原因
  妇产科病种较多,隐私和用药较多,部分患者因原因特殊不愿多透露个人信息,无形中对护理造成不多不便,容易引起医疗事故。
3.2 预防措施
3.2.1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研究中,患者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不仅会影响生命安全,还会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9]。这就有必要定期消毒,测定室内细菌含量,以免病房中存在感染,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检。
3.2.2 强化和患者沟通
  与患者多加沟通,护士应走近患者,了解患者内心诉求,掌握患者既往病史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为下一步护士打好基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0]。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入院时,患者经常会因为担心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继而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所以,护理时,护士应按照患者心理症状开展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3.2.3 增强专业素质
  护士专业素质直接对护理质量造成影响,但护士在年轻化发展的道路上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11]。鉴于此,有必要对护士开展培训,掌握现代先进的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3.2.4 强化责任心
  护士于妇产科护理中发挥作用重大,护士护理期间,应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强化责任心。①强化患者用药管理,按照医嘱配制治疗药物,按照患者临床症状,对用药剂量进行控制。用药后,强化监测患者病情,检查患者是否有不良用药症状,有针对性的处理[12]。②加强围手术阶段护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使术中感染得以降低。
3.2.5 健全护理制度
  健全护理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约束力,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13]。科学分配护理资源,对护士的分工进行合理规划,增强护士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定期组织护理进行医疗风险知识讲座,从各方面增强护士的专业能力。
3.2.6 尊重患者知情权
  护士医疗中应严格落实告知义务,为患者和家属讲述护理中容易产生的意外和处理方式,使其意识到各类操作,掌握检查和护理中已知与未知的风险原因。
  结合之前的调查数据得出:环境原因妇产科室中,其中包括各类化学试剂对医护者身体的危害,特别是手术室护士每日均会接触诸多化疗药物等存在潜在危险[14]。血液性病原体对护士杀伤力较大,暴露皮肤或黏膜均是引起感染的路径,针刺伤是护理出现频率较高的职业事故[15]。调查得出:近90%以上人员工作中存在针刺伤经历,护士必须高度重视。规章制度未科学执行包含其他医院,全部科室护士均比较常见,众多是因为没有严格遵循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对应操作程度,容易引起不科学的医疗事故,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患者对医疗服务品质与要求较高,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患者的护理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沟通不足引起的医患关系会持续紧张诱发安全隐患[16]。护士应注重本职护理工作,将患者放在中心地位,注重患者就医感受,多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尤其是护士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与广泛的专业知识,护士态度生硬容易诱发医患矛盾,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为进一步减少医院护理中的安全事件,医院需在对应工作中开展对应安全隐患防范策略,充分减少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结合妇产科调查数据开展如下策略:①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执行力度,考核执行状况,依据妇产科实际状况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顺利执行,全面对护士开展对应规章制度和培训,利用各类宣传方法开展宣传[17]。②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针对文化教育状况,开展个性化培训指导。医院护士开展规范操作程度,严格按照医生要求配备多样化化学药剂。针刺期间,仔细操作,将其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增强患者自我防范意识。本研究中,经对安全隐患的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较高。这足以说明通过分析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科学的防范方式,能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结合剖析妇产科护理阶段存在的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处理,提高护理质量,使妇产科护理制度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春艳.妇产科护理风险及常见护理问题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3(6):152-153.
[2]陆秀丽.浅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20, 18(6):245-246.
[3]徐梅.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149-150.
[4]钟芳.浅析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饮食保健,2018,5(39):218-219.
[5]杨春莉.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8(90):25-26.
[6]陈静.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 26(21):132-133.
[7]阳广芳.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及预防对策[J].医药前沿,2018, 8(31):254-255.
[8]丁徽.评价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在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200-201.
[9]何均梅.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9, 29(26):370-371.
[10]王立兰.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J].饮食保健,2019, 6(8):213-214.
[11]李丽婵,王愉,黄翠珊.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9):139-140.
[12]马丽珍.妇产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68):333-334.
[13]杨玉红.妇产科护理风险控制及人性化护理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 15(17):6-7.
[14]马存莲.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以及改进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3):169-170.
[15]范春芳.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我和宝贝,2020, 10(1):75-76.
[16]诸芬芬,徐匀.妇产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管理措施[J].医院管理论坛, 2018,35(8):47-49.
[17]李聪珍.探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在妇产科护理风险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5(24):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