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
(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效果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36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脑卒中患者接受中医联合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且认知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针灸;穴位按摩;脑卒中;认知能力;神经功能恢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高血压、糖尿病等[1]。这些慢性疾病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的心脑血管健康状况,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情复杂、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抢救难度高,往往伴随着不可逆的脑部损伤,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做好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躯体神经功能、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分析了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接诊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36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2±2.01)岁;实验组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在61-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4±2.11)岁。纳入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脑部CT诊断符合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治疗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意识不清患者;病危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本次研究选取的两组样本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包括帮助患者翻身、纠正异常行为、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运动功能等,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活动,如梳头、穿衣、穿鞋、自主吃饭等[3]。实验组患者加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针灸配穴: 手三里、曲泽、廉泉、八风、八邪、委中、昆仑、阴陵泉。主穴:体针(合谷、风池、曲池、肩髃、臂臑、涌泉、足三里、太冲、玉液、金津),头皮针(顶斜I线、顶中线、顶斜II线)。行针的手法:平补平泻、迅速进针。每天1次,留针30分钟,总计针灸4周。穴位按摩护理以揉按拿捏手法对内关穴、外关穴、曲泽穴、足三里穴、天府穴、血海穴、梁丘穴等进行按摩,以酸麻胀痛为准,每天1次,连续按摩4周。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多田式法计算出血肿量、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认知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出结果[4]。
认知功能评分:采用Gesell量表对所有患者的护理后进行DQ评分[5],该量表主要诊断4个方面的能力:动作能力、应物能力、言语能力、应人能力。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认知功能越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45分,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性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1.0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1可见,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血肿量、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的指标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针灸和穴位按摩能够通过按照一定的角度、力度和深度刺激患者的穴位,能够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脑卒中属于气血亏虚、痰瘀阻络、本虚标实的范畴,针灸和穴位按摩能够发挥开窍醒脑、回阳固脱、镇静止痛、通经活络的功效[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联合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且认知功能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效果十分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蓉.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0):25,194.
[2]温庆芬,黄艳青,戚华均. 温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肌痉挛临床观察[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1):156-157.
[3]李庭美.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20,35(23):3769-3771.
[4]王梦溪. 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5):136,138.
[5]杨玉霞.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年8期, 80-81页, 2020.
[6]丁晓曼, 闫艳玲, 吕育洁. 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008(003):53.
[7]刘慧.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v.14(09):229-231.
[8]李志龙. 针灸联合会厌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 v.14(23):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