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食管癌合并艾滋病患者手术的护理及体会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   作者:唐容 冯世平
[导读]
唐容  冯世平
 (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00)
一、前言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的,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会对CD4+T淋巴细胞进行破坏,从而使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易导致患者感染各类疾病,引发恶性肿瘤[1]。食管癌是一种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疾病,吞咽哽咽感、异物感、胸骨疼痛、吞咽困难是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在第6位,死亡率排在第4位,患艾滋病后会增加食管癌发病率,若不及时治疗,癌细胞会发生转移,会对临近器官进行侵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临床对食管癌患者开展手术治疗,为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临床需对食管癌合并艾滋病手术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患者性别:男,姓名:周先生,年龄:57岁,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干硬食物时梗阻感,未采取处理措施后吞咽困难加重,患者遂至华西医院就诊,经胸部CT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表现,食管下段新生物,食管癌?经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28-34cm有新生物,并行活检明确为食管鳞癌,同时患者查见HIV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今日患者为行手术治疗来我院就医,于2020.10.22日由门诊收入我科治疗。
既往史:1+月前患者感染HIV,已确诊,目前接受规律抗病病毒治疗,患者无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长期居住在出生地,未到流行病疫区,未接触疫水、毒物,患者有长期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无传染病史,无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水平、血氧饱和度分别为:36.3℃、81次/分、20次/分、131/75mmHg、99%(FiO2:21%)。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适中,面容正常,神志清楚。皮肤黏膜色泽正常,全身无红斑、水疱,无疤痕,皮下无出血、结节,毛发分布无异常,无水肿。患者头颅大小无异常,巩膜无黄染现象,双侧瞳孔无异常,对光反射较灵敏,患者双侧乳无压痛现象,伸舌居中,咽部正常,双侧扁桃体未见异常,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出现结节,血管无异常。双肺呼吸音稍粗,心尖搏动触及无异常,心律齐,脉率81次/分,腹部触诊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无血管杂音,脊柱未见异常,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专科检查:双侧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鸣音。
辅助检查:华西医院就诊行胸部CT提示慢性支气管炎表现,食管下段有新生物,经胃镜检查,距门齿约34厘米有新生物出现,经活检确诊为食管鳞癌。
2.临床诊断
   ① 食管中下段鳞癌;
   ② 癌性梗阻伴吞咽困难;
   ③ 慢性支气管炎;
   ④ HIV感染。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① 术前培训,选取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心理素质强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术前对相关医护人员皮肤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其皮肤无破损、无溃疡,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向其讲解职业暴露危害性及相应规避措施,从而使医护人员风险意识有所提高。
② 术前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在手术通知单上标注HIV感染,为患者安排感染手术间,在室外设置隔离标识,准备好一次性床单、被罩、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无菌敷料包、一次性防护眼罩等物品,术前30分钟对手术室开启净化,对室温进行调节[3]。
③ 术前访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在访视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烦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适当给予其安慰,嘱咐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心、爱护,使患者感受关爱,减轻其心理压力,树立其治疗信心。

此外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述手术流程、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事项,嘱咐其要保持良好睡眠。
④ 预防职业暴露,在手术内配备溅洒处理箱、职业暴露处置箱,在溅洒处理箱内放置防护面屏、消毒片、护目镜、小毛巾、手套等,在职业暴露处置箱内放置注射头、安尔碘、纱布、创可贴、生理盐水等[4]。
3.2 术中护理
    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对其做好安全检查,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摄氏度左右,湿度控制在50%,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对患者皮肤完整性进行检查,医护人员个性防护,在接触体液、血液过程中要戴双层手套,在传递锐利器械时要利用弯盘进行,防止针刺伤。
3.3 术后护理
① 环境护理,由于患者抵抗力较差,病情较重,需为其提供舒适住院环境,医护人员需将病房内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定期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② 呼吸道护理,患者麻醉未清醒时将其去枕平卧,平卧时间约6小时,将头部偏向一侧,对呼吸道及时清理,将患者床头抬高6小时,从而利于肺复张,对咳痰物无力患者,叩击其背部,促进痰液排出,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对肺部感染、肺不张进行预防。
③ 胃肠减压的护理:术后医护人员打开连接胃管的胃肠减压,对患者完成消化道减压,同时为胃管进行固定,防止弯折、挤压、脱落或者牵扯等情况发生。对患者引流液颜色、量、性状进行观察,若出现吻合口瘘,则立即通知医生,对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此外根据置入的长度和引流的情况,对胃管进行调整,若颈部吻合口瘘,适当退出胃管,使胃管的侧孔在颈部吻合口附近,利于吻合口附近渗液的引出,若患者顺利恢复,没有吻合口瘘、患者恢复很好,引流液在100ml以内,在术后一周拔除胃管[5]。
④ 空肠营养管的护理:妥善固定管路,对管道长度、位置进行记录,防止管路脱落现象发生,嘱咐患者禁止用力咳嗽,防止管路蜷缩在口腔里,若出现上述现象,则立即拔出盘在口腔中的管路。术后第4-5天开始行肠内营养,每次管喂时先用温开水冲洗管路,冲洗量不超过30ml,防止营养液堵塞管路。若出现管路堵管时,可用碳酸类饮料30ml冲洗管路,并夹闭,半小时后回抽,直到管路通畅。
⑤ 静脉置管的护理:静脉置管常应用于肠外营养支持,能减少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刺激,避免药物的外渗导致,避免针刺伤,减少职业暴露,更好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做好防护,预防血栓的形成。
三、讨 论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疾病易并发各中恶性肿瘤疾病,其中食管癌是常见合并症,目前临床对该疾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艾滋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在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加强防范,从而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此外由于患者受疾病影响,存在负性情绪,配合度较差,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对此在术前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访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加强心理干预,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患者术后重建胸腔胃后,胸腔空间会减小,从而影响患者进食、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在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减少患者治疗费用,促使患者身心健康恢复。
参考文献:
[1]官莉贞,黄惠娟.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2):108-110.
[2]邓金燕,伦冬美,夏霞芬,陈妹宜,唐文婷,李艳萍,叶丽莹.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104-106.
[3]费静,沈黎黎. 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7):91+99.
[4]潘蕾. 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52-154.
[5]胡洪清,施海英,吴晓燕. 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8):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