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萍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630)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心绞痛是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现,在患者疾病发作之后,会出现压榨性、阵发性心绞痛,尤其是在患者的情绪比较激动时,疼痛更加明显,应该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稳定病情状态。当患者并未出现心绞痛这一症状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随着心音减弱等体征,发病后其压榨样疼痛与胸部疼痛感会显著增加。对冠心病患者最主要的诊断方式就是心电图检查,能及时有效发现患者的病变特点,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
一、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典籍当中并没有冠心病心绞痛这一说法,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当中被划分为“厥心痛”、“心痛”等范畴,其症状与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相似。该疾病的主要特征在于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胸闷等,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当中有提到“胸痹”,且详细记载了“胸痹”的症状与治疗方法。原文内容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由此可见,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原因在于“阳微阴弦”,即阴阳寒热失调,气机逆乱,导致人体心脉痹阻、气血瘀滞。在《素问·痹论篇》当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其内容为:“心痹者脉不通。”因此,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均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
历代中医学家均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原因在于外邪侵袭、年老体衰、饮食不调、情志不畅等,在《素问·举痛论篇》当中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原因在于寒气客于脉中而气不通,故猝然疼痛;在《太平圣惠方》当中却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原因在于忧思繁多损心,凝聚成痰,说明七情之变也会引起胸痛;在《血证论》当中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原因在于思虑过多则气结,脾津不得正常而阻滞气机导致胸痛;在《儒门事亲》当中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原因在于饮食不当,饮食不当即损伤脾胃,生痰生湿,阻滞气机,最终导致心痛。
由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比较复杂,年老体衰、肾气不足、肾阳虚、血液运行不畅等因素均可能诱发冠心病心绞痛,且不同发病原因还会影响到表现形式,其症状也有所差异,医者对其认识并不统一。从中医的角度上看,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根本在于心气虚乏、心肾两虚、胸阳不振等,仍然需要对其深化研究。
二、冠心病心绞痛的辩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辩证分型并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标准,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有不同的分型方法,但其中存在较多交叉处,说明尽管没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标准,但是在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在2002年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当中,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8个症型,而在《中医内科学》当中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7个症型。前者的8个症型分别为心血瘀阻、阳气虚衰、气滞血瘀、心肾阳虚、痰阻心脉、气虚血瘀、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后者的7个症型分别为心肾阳虚、气滞心胸、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痰浊闭阻、心肾阴虚。通过深入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相应的治疗,能对患者展开个性化治疗方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仍然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有关疼痛的论述最早是在《黄帝内经》当中,在《素问·举痛论》当中有:“经络流行不止……客于外则血少,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其中简单阐述疼痛的病机,在这一基础上,李东垣提出“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的理念,并且确立以通治痛的基本理念,而后这一理念也得到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根据上述因素可知,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比较合理,一方面可以从虚证论治:可应用益气活血通络、益气养阴、温阳通络等方式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则可以从实证论治:可应用祛痰化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化瘀等方式进行治疗。
三、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降低症状、改善缺血类药物:西医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达到促使患者心肌供氧平衡状态,这类药物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首先是扩张血管的硝酸类药物,这类药物的改善症状效果比较明显,可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但是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等,因此通常不会让患者单独应用这类药物进行治疗,通常需要联合应用钙拮抗剂或阻滞剂等药物。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患者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减弱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如果患者在应用该药物不会产生任何不适症状之后,则可作为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这类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最后是钙拮抗剂,钙拮抗剂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冠心病患者常用的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药物均属于钙拮抗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经治疗后患者的心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改善预后药物:改善预后的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其中阿司匹林的应用能降低患者心肌梗塞发生率,辛伐他汀的应用则能达到调脂的作用,能延缓斑块进展。除了改善预后的药物之外,西医治疗还常常应用硝酸酯类制剂、血管重建治疗等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第一种:中药方组成为:韮白25g、川穹8g、红花8g、赤芍8g、枳壳8g、桂枝8g、当归8g、陈皮8g、檀香5g,用500ml水加温到适宜温度后泡脚,每日2次,每次20min;西药药方为:100~300mg/d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每日1次。
第二种:中药方组成为:炙甘草8g、阿胶8g、党参14g、桂枝7g、生地25g、五加皮12g、丹参12g、柴胡6g、麦冬8g,将大枣、生姜为引用水煎煮服用,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西药药方为:0.25~0.5mg硝酸甘油含片舌下含服治疗,经5min后可再次重复治疗,直到患者疼痛缓解。
结论:
总而言之,冠心病心绞痛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患病后通常没有特效药可治愈疾病,只能通过药物干预稳定病情。随着中医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中医逐渐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当中,也可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中,需要明确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分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水平,疗效高且安全性高,可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