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有哪些类型.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月5期   作者:牛昕
[导读] 骨折是指,骨质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可以是局部破坏亦可以是全部破坏。发生骨折常见于小孩以及年纪较大的老人。
 
牛昕 
(四川省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
    骨折是指,骨质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可以是局部破坏亦可以是全部破坏。发生骨折常见于小孩以及年纪较大的老人。骨折患者多是某一处的骨折,多处骨折的情况相对较少。只要及时、正确的处理骨折,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原样,不损害肢体功能,但是部分损伤严重的患者可能在治愈后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骨盆骨折大多情况都是人体受到强大的外力直接所致,如交通事故、地震、房屋塌方、枪弹、弹片火器、爆炸等所致;还有极少一部分是由于肌肉强力收缩导致肌肉附着点撕脱骨折,由于肌肉强力收缩导致的骨折主要有髂前上下棘撕脱、坐骨结节撕脱骨折等。直接强大外力作用方向不同造成的骨折类型亦不相同。骨盆骨折并不多见,占所有骨折的l%~3%,常见于30岁左右的青壮年和60岁以上老年人。
 
 
    出现骨折的原因。(1)直接暴力所致,巨大外力可直接作用于身体的某一处造成该部位骨质的断裂,这种损伤常伴于周围组织损伤。疼痛剧烈。(2)间接暴力所致,间接暴力就是力作用于某一处通过横向、纵向力传导、杠杆作用等使远处发生骨折,比如从高处跳落,足部着地,身体前屈可造成腰椎、脊椎部位的骨折。(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出现骨折后有什么感觉。最明显也是最常见的感觉就是疼痛,这是因为一旦发生骨折,骨质断端就会刺激骨膜,骨膜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系统非常的敏感,当在骨质稳定的情况下,疼痛往往不剧烈。一旦刺破骨膜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使人难以忍受。或者断端刺激周围组织,也会导致疼痛。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骨折后没有剧烈的痛感,而有的人疼痛无比;第二个症状就是肿胀,骨折之后可造成局部出血,甚至影响血流,这是患者会感觉到肢体有肿胀感;感觉麻木、酸痛以及感觉减退等一些神经症状。因为骨折以后会造成神经的损伤,进而出现上述症状。
骨折的专有体征包括;(1)畸形。骨折的发生可以导致骨段位移,出现外形的变化,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缩短;(2)骨擦或骨擦感。发生骨折后,断端会出现相互的摩擦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3)异常活动。当发生骨折后,身体某些原本不能运动的部位可能出现异常的、不正常的活动。以上这三种体征均为骨折后出现的专有特征,如果存在其中一种就能诊断为骨折。但是如果当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均没有出现以上其中一种情况也不能排出骨折的可能比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等。
那么骨折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常见的疾病、外伤等均可以导致骨折的发生,骨骼在受到破坏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等等症状,以下简单介绍骨折的类型。
1、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可以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所谓开放性骨折就是指骨折周围的黏膜、皮肤发生了破损导致骨折部位与外界直接相通。比如耻骨发生骨折就导致膀胱也可能导致尿道的破裂这也属于开放性骨折。由于人体体表的保护层被破坏,内部暴露于环境中因此这类骨折的患者容易出现骨折后感染。
所谓闭合性骨折就是指骨骼发生了断裂但是骨折部位并没有发生皮肤、粘膜破裂,内部不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患者不会因为外界因素导致内部的感染。
2、根据骨折的程度可以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完全性骨折是指,骨骼完整性和连续遭到破坏导致全部中断。管状骨骼发生骨折后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常见的如横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压缩性骨折等均属于完全性骨折。
不完全性骨折就是指骨骼完整性和连续遭到破坏但是没有导致全部中断。比如颅骨、长骨的裂缝骨折等,都是常见的不完全骨折的类型。
根据骨折的形态进行划分,又可以将骨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首先是指发生在骨干部位频率较高的骨折如横形、斜形、螺旋形骨折。(2)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是指骨骼碎裂形成两块以上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骨折线会呈现T或Y形,因此又称为T形骨折或Y形骨折。(3)压缩性骨折。压缩性骨折一般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压缩而发生骨骼变形的骨折,特别是锥形骨折和根骨骨折。(4)星状骨折。星状骨折多是因为直接暴力所致,受到暴力因素后骨骼部位承受较大的力发生破裂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形状骨折。(5)凹陷性骨折,也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常见于颅骨外受外力作用发生部分的凹陷。(6)嵌入骨折。是指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的骨折类型,在发生骨折后,皮质骨会嵌插到松质骨内,比较常见的部位包括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
骨折发生后的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抢救生命。在严重的创伤现场,急救首先需要明确的目标就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如果现场患者已经出现了呼吸停止、心脏停止或者濒临停止的情况需要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对进入昏迷的患者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
2、伤口处理原则。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对伤口的处理首先需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同时注意消毒纱布进行包扎避免出现感染。如果伤口处存在异物应立即清理,对于断端暴露在外应将断端推回伤口内,防止感染。
3、简单固定原则。在现场对骨折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首先要及时、正确的固定断肢,减少伤员的疼痛,并有效避免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同时,为患者的安全转送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急救过程中,对于伤口的固定只是临时性操作,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保证操作手法的简单化和有效性,不要求在此过程中实现对骨折部位的准确复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