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月12期   作者:赵彦宏
[导读]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对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对内实现提质增效的必要手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赵彦宏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泸西供电局 云南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52499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对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对内实现提质增效的必要手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也成为电网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电网;高质量发展
        引言
        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推动全球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
        1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分析
        1.1电网末端数据治理与协同能力不足
        一是由于数据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完全,技术标准、数据格式及设计规范不统一,导致数据资产管理不善,标准体系的约束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同时给数据平台的处理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二是由于不同类型数据平台间差异明显,其采集元数据的方法不同,在元数据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归集和管理手段,元数据难以完整获取,存在缺失,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三是由于各部门只关注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数据,数据质量可保障部门内基本功能应用即可,导致部门间的数据难以充分共享共用,易造成数据孤岛现象。由此引发的数据治理与低效协同问题,造成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不完善、数据质量不高,难以实现数字技术对数据价值的充分挖掘。
        1.2电网企业对于技术的推广运用能力不足
        一是新技术推广受到制约,难以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数字化转型将极大地突破传统电网企业的“舒适区”,逼迫企业在缺乏经验的未知领域探索,这与国企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体制机制、较保守的工作方式存在冲突。并且,由于护网行动的要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导致电网企业对新技术的吸纳受到制约,降低了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效率,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带来一定困难。二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落后,造成数据价值挖掘深度不够。电网企业数据挖掘类型较为单一,数据挖掘方法主要为简单的数据统计,技术运用尚处于表格与报告的基础层面;对先进的数据处理流程、算法、挖掘工具研究和应用不足,挖掘手段的低效落后限制了数据价值开发,未能支撑起企业传统业务改革和新兴业务发展。这种技术上的局限性也会造成决策的偏差,继而影响电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2.1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
        针对电力数据采集规模大、专业覆盖广、数据类型多等特点,建立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按照“盘点-规范-治理-应用”的思路,强化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最小化的数据共享负面清单,推动数据规范授权、融合贯通、灵活获取,实现“一次录入、共享应用”。构建智慧物联体系。电网企业拥有海量设备资源、联系千家万户,通过接入各类边缘设备、感知设备及5亿只智能电表,构建分布广泛、快速反应的电力物联网,有力支撑了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建设数据中心。强化“两级部署、多级应用”,建成北京、上海、陕西三地集中式数据中心,加快27家省公司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实现核心业务数据统一接入、汇集、存储,服务器超过1.9万台,存储容量近30PB。打造企业中台。着眼满足共性需求,突出抓好数据、业务、技术中台建设,实现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应用,通过核心业务共性内容的沉淀整合,提供企业级共享服务900余项,促进了各类业务运营和创新应用。

今年以来,我们在数字新基建领域投入247亿元,全面部署电网数字化平台、电力物联网、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等十项重点任务,与41家互联网相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2构建“一型两化”企业运营管控模式
        (1)服务型:对企业核心指标、关键流程、重点任务等按频度在线监测,唯真唯实反映企业经营水平;强化分析职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谋辅助;监控平台满足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层级人员使用,并提供全天24小时的办公助理服务。(2)集约化:聚焦战略目标,贯通各专业领域,系统整合企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战略、规划、计划、预算的闭环;运营管控业务人员集中管理,组建柔性专家团队辅助支撑。(3)数字化: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数据仓库,汇集企业生产经营海量数据,提供一站式在线监控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将物理世界模型按照“镜像”的方式,复制为数字化世界,大部分的线下工作在数字化世界中完成,数字化世界的结果信息,通过指挥物理世界的设备和机器完成操作。
        2.3搭建企业级数字化运营管控平台
        (1)数字电网平台。数字电网平台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平台。该平台基于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平台,实现设备结构、设备状态、电网运行的数字化,构建具备全景展示、模拟仿真、分析计算能力的数字化电网,为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奠定基础。(2)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是对物理电网实现数字化感知的数据采集入口。在调度、配网、计量自动化、状态监测等系统的基础上,应用新的物联网技术,提高数据采集能力、扩大数据采集范围和提升数据质量,实现对现有自动化和状态监测系统的覆盖盲点及故障频发的设备重点监控。(3)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数字电网相关的设备结构、设备状态、电网运行等各类数据,重点保障实时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信度,充分发挥业务数据的潜在价值,探索大数据服务运营模式,针对用电企业负荷预测、行业分析报告和智慧能源服务等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各类数据产品和服务,推进能源生态服务数字化。
        2.4构建数据、业务双中台,实现数据资产共享复用
        一是构建业务中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能力复用。按照“支撑业务、沉淀共享、急用先行、问题导向”的原则,将具有共性特征的业务沉淀形成数字孪生电网平台共享业务服务。各系统不再单独建设共性业务服务,改变按传统部门视角划分业务导致的业务壁垒,将各个核心业务中共性的内容整合为多个可被直接调用的共享服务,实现各业务前端应用的高效创建和迭代。各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将从专注于内部功能需求为主向为公司全局提供专业服务能力为主,从而支撑公司从全局视角对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使用,以共享服务实现业务协同,提升企业用户需求响应能力和前台规模化创新能力。二是构建数据中台,能力复制实现快速扩张。以分析应用为导向,统一数据标准,开展企业全域数据接入和融合贯通,打破各专业壁垒,实现各业务板块之间的数据融通。一方面,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质量不断提高,沉淀为数据资产,并对不同业务场景开放;另一方面,数据中台能够提炼各业务线的共性需求,形成企业的共享资源服务,有效避免企业重复需求建设和资源浪费。
        3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供电服务体系的构建和配电网数字化的升级,“源网荷”得以深度互动,既能使需求侧的盈利或效用最大化,又能大力推进电力需求响应效能提升,有效缩小电力负荷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促进清洁能源足额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从而实现“双碳”目标。
        参考文献
        [1]蔡雨楠.新形势下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9(5):271-272.
        [2]郑曦,高亮,谢璜,等.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11):199-201.
        [3]毛雨贤.连通信息孤岛[J].广西电业,2019(11):16-18.
        [4]沈兆新.电网企业面向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J].质量方法,2018(10):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