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定量回抽法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 蔡坤伶 韦凤梅 陈超燕
[导读] 目的:主要探究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关于负压定量
       蔡坤伶   韦凤梅   陈超燕
       柳州市工人医院 血液透析室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关于负压定量回抽法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4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对采取常规形式二次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对采取负压定量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实验对照组,每组拥有20例参与患者。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针对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导管护理工作上,可尝试使用负压定量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有效增加后,可较为客观的提高预期护理效果,并对提高导管内血栓排出,降低失血量,具有非常客观的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负压定量回抽;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血栓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会使用的肾脏功能替代的治疗方式,此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患者血栓问题、失血量增多等问题[1]。因此,本组实验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4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护理干预措施,现将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4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对采取常规形式二次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在本组20例参与患者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78岁,平均(46.25±3.44)岁,其中包含8例男性参与患者,12例女性参与患者;对采取负压定量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实验对照组,在本组40例参与患者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78岁,平均(46.64±3.57)岁,其中包含9例男性参与患者,11例女性参与患者;两组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均在各自本人已经知晓本次共同参与研究实验,且其患者家属个人均持相同研究意见的基础情况下共同参与开展,针对本次两组共同参与研究实验结果患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基本资料使用情况分别进行比对后,无较大差异并且无任何客观统计学性和事实提示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对照组  采取常规形式二次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
实验对照组  采取负压定量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对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使用注射器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后,在未打开导管安全夹的状态,进行空针回抽两毫升,人为负压,而后打开导管夹,看见血液后,弃血观察是否有血栓;第二次直接打开夹子回抽一毫升,弃血观察是否有血栓,链接透析动脉管引血观察。
1.3观察指标
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护理效果。最终治疗护理效果根据不同护理治疗干预措施组别参与患者接受干预后,各自导管内血栓生成情况以及失血量作为参考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织的实验对所涉及的得到的实验数据定量信息统一分析采用了spss21.0软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2结果
2.1对比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护理效果
       相同长期干预护理时间,不同干预操作护理方式下,比对两组不同参与护理患者干预得到的最终长期护理干预效果。发现同期实验对照组护理患者临床护理期间血栓排出率为95.00%明显高于于同期常规对照组护理患者临床护理期间血栓排出率75.00%,同期实验对照组护理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导管引流血检测为阳性率0.00%,同期常规对照组护理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导管引流血检测为阳性率0.00%。同期实验对照组护理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平均失血量为(9.64±5.03)ml明显低于同期常规对照组护理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平均失血量(23.11±13.25)ml.综上,可见同期实验对照组护理患者长期综合临床护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常规对照组护理患者,差异均值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见下表1

3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初期是基本都会使用的重要血管通道,而降低其血栓形成,是保障进行顺利的根本[2]。而结合研究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0.05)。
综上,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针对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导管护理工作上,可尝试使用负压定量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有效增加后,可较为客观的提高预期护理效果,并对提高导管内血栓排出,降低失血量,具有非常客观的效果,故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士源, 赵锋, 李谦,等.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真空负压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 17(12):1241-1245.
[2]曾艳, 陈友明.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透导管拔管原因的回顾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7卷31期, 200-204页,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