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磨沟区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管理科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200例医院收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卫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手卫生依从性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的应用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手卫生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多角度;手卫生管理;院内感染;影响
随着医学的发展,院内感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亦成为医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多数院内感染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的接触感染,这一途径比经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而且对外科手术患者而言,手术后切口处理不当易发生切口感染,从而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切口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且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能有效的减少感染因素,但长期以来,由于医院陪护人员流动性大,且缺乏有效培训和监管,手卫生成为困扰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突出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200例医院收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56例,女44例;年龄20~79岁,平均(56.5±8.9)岁;其中手术治疗63例,非手术治疗37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55例,女45例;年龄19~80岁,平均(55.3±9.4)岁;其中手术治疗61例,非手术治疗39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1)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2)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卫生管理模式,在接触患者前后均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消毒。
对照组采取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模式,具体措施为:
(1)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开展手卫生相关专项培训,提高患者无菌操作意识,加强手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实际措施,培养患者手卫生实施技能,培养患者手卫生清洁习惯,预防医院感染,树立医院感染控制理念;对医院感染患者,要进一步明确病原菌,明确感染途径,制定和完善临床管理措施;定期加强住院病房外海报、展板、微信群的宣传,定期检查手卫生培训效果。(2)加强手卫生设施配置:加强手卫生管理,我们需要注意手部卫生和消毒设施的配置。除了增加消毒剂和洗手液的配置外,我们还需要安装感应开关、自动洗手分配器、快速洗手消毒剂和手烘干设备。对于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可在床头配置快速消毒液,以便在护理前进行手部快速消毒,节省时间,提高护理效率。(3)加强手部卫生监督:成立相应的监督小组,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和科室手卫生管理标准的相关标准,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手卫生检查不合格的患者,及时进行单独培训,实行奖惩制度,提高患者的积极性。
1.3评价指标
(1)院内感染发生率:常规监测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按照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院内感染的诊断。(2)患者住院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从入院第1天至出院当天计算,以病例记录时间为准;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医嘱为准。(3)医护人员手卫生理论及操作考核:以实施手卫生管理前后3个月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
观察组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手卫生依从性评分
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抵抗力下降,因此医院感染风险增加。若患者手卫生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升高,进一步延误患者的病情,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医院感染控制期间需要重视手卫生管理。医源性感染一直以来都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感染类疾病,这一类感染疾病具有强大的可控性,可通过约束患者行为,提高患者手卫生,改善医院环境等方式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患者的手本就是各种病原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促使患者积极按照要求洗手,进行消毒灭菌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手卫生水平,还可减少病原菌传播渠道。综合干预从患者的手卫生意识、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医院环境出发,通过多元化干预,可不断提升患者对手卫生的认识,可提高其手卫生水平。
3.1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能明显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目前大部分医院仅片面强调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而忽视陪护人员的手卫生,我们认为这是造成院内感染长期不易控制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培训、指导、监督和考核等手段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管理,而且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培训和指导监督,可以更全面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2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能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由于外科手术会损伤局部皮肤的完整性,加之术后体内脏器易致细菌污染,患者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为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术前后抗生素的使用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重要举措,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造成机体耐药性及二重感染,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多角度全方位的手卫生管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不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3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我国院内感染率高于国外水平,是由于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意识薄弱、医院手卫生管理不完善及没有良好的手卫生气氛等原因,其中最突出是医护人员缺乏手卫生相关知识和意识。多数医护人员在去洗手间后、就餐前及下班前洗手依从性最高,而在接触患者前、接触两个患者之间、接触患者周边环境等手卫生依从性较差。绝大多数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于预防交叉感染意识。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一方面通过对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指导和监督,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通过对患者及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指导,更好的强化手卫生知识与操作能力,以往研究也显示强化理念运用到手卫生管理中,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仍有部分患者的手卫生管理意识差,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薄弱,且部分基层医院手卫生条件不佳,这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升高。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主要是针对手卫生管理缺陷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培训、增加手卫生基础设施以及监督管理等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手卫生管理效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的实施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多角度强化手卫生管理的应用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萍.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J].医学信息,2019,27(4):52~53.
[2]刘素珍,王艳红,李继平,等.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率的现场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15(36):3843~3845.
[3]吕润丽,宋萍伟.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19(21):2583~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