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绚丽 张燕 韩鑫鑫 费妍妍
江阴南闸医院 妇产科,江苏 江阴,214405
【摘要】助产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关系到产妇的分娩安全、母婴的恢复与成长、以及医院的妇产服务质量。因此,重视产房助产士专业技能提升是保持医院妇产科竞争力的核心。本文梳理了助产士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院的实际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如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助产士技能培训计划以及常态化的监督和考核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助产士;专业技能;提升
助产士是受过培训的卫生专业人员,在分娩前、分娩中和婴儿出生后向产妇提供帮助,能够对产科医生起到补充作用[1]。助产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关系到产妇的分娩安全、母婴的恢复与成长、以及医院的妇产服务质量[2],因此,重视产房助产士专业技能提升是保持医院妇产科竞争力的核心。当前我院产房在服务质量、业务操作规范以及助产士专业技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于改进之处。因此,我科在人员培训、制度完善、流程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现总结如下。
1.问题检视
助产士对产妇的服务贯穿了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对问题的检视可按照产前产程观察、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护理三个部分进行。
(1)产前可能出现的问题:①没有做好产程观察,对产程各阶段的处理失当;对胎儿宫内情况观察不认真,没有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②对产妇症状和情绪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诱发意外状况和情绪波动影响分娩进程;③使用催产素时,药物浓度配比不当,注射速度调节没有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素质条件,导致产妇宫缩频繁,宫缩过强而发生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3]。
(2)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①医疗器械准备不齐全,相关耗材准备不足,打乱正常接产工作步骤,甚至造成急产和产道损伤;②产道损伤缝合不细致,组织错位缝合影响伤口的愈合;③对突发急救的准备不足,抢救需要使用到的器械、药品、耗材等准备得不齐全,影响到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4]。
(3)产后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①对产妇、新生儿没有做好全面的观察;②交接班不认真,没有按照制度要求定时巡视观察,未能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状态变化,增加了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休克和新生儿窒息风险[5]。
2.措施改进
(1)完善规章制度
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保证产房服务质量持续稳步提升的基础[6-7]。在实际工作中,本院定期组织新进助产士学习医院和产房的规章制度,并安排高年资助产士向新进成员讲解遵守规章制度对于保护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医院各方的重要性。
良好的产房规章制度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根据现实工作情况不断调整完善[8]。具体到我院产房的工作中,我们以法律规范为基准,参考北京、上海的三甲医院产房制度,并结合我院自身条件建立了自己产房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积极听取一线工作人员的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规章制度。
目前已经形成了《产房新进助产士培训计划》、《特殊岗位护士准入审批制度》、《产房外院助产人员准入制度》、《新入产房人员接产记录制度》以及《新入产房助产士考核制度》一整套规章制度,促进医院产房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2)建立助产士技能培训计划
助产士的技能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医学院校培养阶段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实际临床经验的积累。新进助产士由于刚刚接触助产工作,临床实践能力、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对规范化操作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此,我院建立了新老助产士结对帮扶计划,每一名新进助产士安排一至两位高年资护士带教。对于带教效果好的高年资护士给予额外的奖金激励,从而形成良好的同业交流氛围。
《产程管理指引》、《WHO产时保健指南》和《WHO安全分娩指南》是众多妇产科专家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于产前产程观察、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护理都有详细的指导,介绍了突发情况的处置办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9-11]。我科重视此类医护操作指南的学习,除了日常工作之外,积极组织助产士学习指南,从而规范助产操作和流程。
(3)常态化监督和考核机制
提高产房服务质量,不仅需要好的制度、好的助产士、还需要常态化监督和考核制度。为此,本院建立日常工作评分表,对助产士的交接班情况、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查对情况、以及护理文书的规范性进行打分。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产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频发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此外,我院组织助产士定期开展护理不当、护理失误的分析讨论会。从事故分析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起到提醒警示作用。同时,面向服务对象(孕产妇及其家属),收集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批评和改善意见。长期坚持下来,有助于在全体助产士中形成审慎负责、周密严谨的工作作风。
3.小结
产房患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产妇分娩的过程牵动着一个个家庭的紧张神经,在这样的情形下,助产士的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会被患者及其家庭认真审视。因此,提升助产士业务技能是医院产房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赢得孕产妇及其家庭信赖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助产士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院的实际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如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助产士技能培训计划以及常态化监督和考核等,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贺艳宁, 郭红梅, 李晓亮. 当前助产学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03):122-123.
[2]朱晓梅. 健康管理在促进产妇出院后产褥期恢复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 26(04):90-91.
[3]李阿丽. 实施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24):3420-3422.
[4]陆颖. 分娩室急救药品管理模式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03):127-128.
[5]杨薇. 分娩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20, 41(03):732-733.
[6]吕晓静. 助产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04):6-8.
[7]秦永方. 护士绩效工资合理性分配探讨[J]. 中国卫生经济, 2017, 36(02):17-19.
[8]高俊霞, 代元丽, 段萍萍. 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 15(11):124.
[9]毛红云, 邓宇, 连轩琪, 等. 助产专业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02):104-105.
[10]李江河. 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助产士工作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 12(14):8.
[11]张媛, 范莉, 刘晓燕, 等.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前次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指南简介[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0, 29(07):5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