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泽霞 符岸秋 罗香香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5720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压疮发生风险因素及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共8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室强迫侧卧位患者,分析强迫侧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因素,观察预防效果。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以及术中无保护措施是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压疮发生率为3.75%(3/80)。结论: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以及术中无保护措施是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压疮;风险因素;预防效果
手术是疾病治疗的常用手段,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为了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患者常常被迫维持侧卧姿势进行手术,而长时间维持侧卧姿势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故需要明确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鉴于此,本文将80例手术室强迫侧卧位患者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报告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例数有80例,研究对象是手术室强迫侧卧位患者,研究时间在2019年3月~2021年3月,80例患者中男女的构成比为43:37;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2岁至80岁,平均(47.52±7.26)岁。
1.2 方法
在手术前1天进行访视,仔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既往压疮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肢体活动程度、手术体位、出血量、术中施压情况、保护措施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统计压疮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9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多因素分析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体重指数(>30.0kg/m2)、手术时间(>240min)、术前血红蛋白以及术中无保护措施是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
2.2统计压疮发生率
通过统计发现,80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压疮,发生率为3.75%(3/80)。
3.讨论
外科手术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预后。由于手术操作难度比较大、手术时间比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被迫保持侧俯卧姿势,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性[1]。一旦患者发生压疮,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加重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本次研究发现,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以及术中无保护措施是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这与刘芳莲等人的文献报告相似,提示在围手术期需要着重关注上述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发生压疮。预防措施为:手术前,结合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态评估压疮发生的危险性,仔细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协助患者维持舒适的手术姿势,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垫,对于受压部位需要进行消毒、按摩和保暖等处理;此外,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需要加强沟通,默契配合完成手术,缩短手术耗时,减少压疮的发生[2-5]。本次研究发现,80例患者经预防干预后,其压疮发生率为3.75%,提示预防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以及术中无保护措施是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策略,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蔡慧.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023(036):5233-5234.
[2]刘芳莲. 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发生风险因素的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No.539(16):226-228.
[3]陈慧娟.手术室侧俯卧位患者压疮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8):1344-1345.
[4]吴年丽.压疮风险评估应用于手术室高危压疮患者的效果[J].健康之友,2021,(7):156.
[5]刘芳莲.集束化干预措施对预防手术室强迫侧俯卧位术中急性压疮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0):109,124.
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项目,课题项目名称《手术侧俯卧位患者压疮发生风险因素与预防效果研究》项目编号:?19A20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