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储存时间在使用隔日过滤滤盘时对去白悬浮红细胞的白细胞滤除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董露露 张玉敏
[导读] 目的 分析使用隔日过滤虑盘时,不同的血液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
        董露露 张玉敏
        贵州省血液中心  贵州 550000
        摘  要:目的  分析使用隔日过滤虑盘时,不同的血液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白细胞清除效果的影响,选择并建立合适的去除白细胞的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清除效果①。方法 抽取血站采集的全血90袋,在采用隔日过滤虑盘时不同的储存时间(即采即滤,4h,24h),分离制备后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别留取相应的标本,检测血液过滤后的白细胞含量,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当采用隔日过滤虑盘时,即采即滤组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4h组和24h组,4h组、24h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全血采集完成后采用隔日过滤虑盘时,应将血液置于2-6℃的环境下储存4h及以上时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有效地提高白细胞清除效果。
关键词:储存温度;储存时间;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
前言
        当前,社会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雄厚的物质基础上,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在越来越发达的医疗技术的基础上,人们对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异体血液在输入病人体内时,除了保证血型吻合外,还要尽可能保证血液中危害病人的细胞、病毒,避免通过输血导致疾病的传播。科学研究证实:血液中的白细胞输注可引起受血者产生免疫应答,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EHTR),血小板输注无效、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等,输血传播的乙肝、丙肝、爱滋病毒等主要由白细胞细胞携带②。因此,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避免其引发的输血危害已成为共识。为选择并建立合适的白细胞清除操作方法,现对不同时间储存条件下,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残留量进行分析、对比和检测。悬浮红细胞是采用特定的方法将采集到的多联塑料血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向剩余物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去白悬浮红细胞是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清除悬浮红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并使残留在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数量低于一定数值的红细胞成分血③。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90份,献血量均为400ml,肉眼观察血液无凝块,无溶血,无黄疸及重度乳糜,血袋完好。
2,仪器器材     显微镜 ,大容量 Nageothe计数池 ,温度测定仪,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 ,大容量低温离心机, 一次性使用白细胞采输血器,2℃-6℃低温冰箱,BC-3000Plus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3,试剂     结晶紫染色液
4,方法    抽取全血90份,按不同的储存时间(即采即滤、4h、24)随机分组,其中即采即滤组30份为全血采集后立即制备,经测量温度在23℃-28℃,4 h组30份是血液采集后置于2℃--6℃环境储存4 h(确保血液温度均衡),经测量血液温度为15℃-18℃,24h组30份是血液采集后置于2℃--6℃环境储存24 h后(确保血液温度均衡),经测量血液温度为2℃-6℃,进一步分离制备,然后用白细胞过滤器清除白细胞。分别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留取血液标本,将结晶紫染色液加入血液标本中,充分混匀后,加入计数池中。后在显微镜下对计数池中白细胞数量计数 。
5,各组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中关于使用的白细胞过滤器(本实验使用的所有白细胞过滤器均为国产的隔日过滤滤盘),过滤速度制度,血液混匀,离心操作等条件均一致。
6,计算 使用BC-3000Plus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计数。
7,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质量标准③
  来源于400ml全血   白细胞残留量≤5.0×106/袋
结果  不同储存时间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检测指标见下。
     

讨论
        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血液制品中残留的白细胞却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④,这是因为白细胞不但在全血存储的过程中会分泌出生物活性分子,而且在它死亡解体后也会释放出这类生物活性分子。而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生物活性分子会导致一些输血不良反应和影响输血相关免疫调节。因此,为了预防这类情况的发生,提高清除全血和悬浮下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结果显示:血液在使用隔日过滤虑盘制备时,4h组、24H组白细胞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且低于即采即滤组。即采即滤组白细胞残留量明显超过国家标准。白细胞过滤器是通过过滤材料的分筛作用,达到滤除白细胞的目的,当血液温度升高时,白细胞变形能力增加,不易被过滤材料截留,而4℃左右白细胞的活性最低,运动和代谢也很缓慢,较容易被筛除滤过⑤。另一方而,血液置于4℃冰箱一段时间后,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可能形成微聚体而易被去除。同时有文献报道,降低血液储存温度和适当延长储存时间可以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清除率。因此,使用隔日滤的全血应在2℃--6℃环境条件下储存时间大于等于4 h,可因温度变化影响白细胞膜的张变,使其变形性降低,过滤效果显著提高⑥。
    综上所述,为满足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需要,提高血液质量,全血采集完成使用隔日过滤滤盘时应将血液置于2℃一6℃环境条件下储存4 h及以上,可有效提高白细胞清除效果。
参考文献
[1]血站操作规程[S]2019:3.1-3.10 附录F10
[2]曹巍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2014
[3]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2. 7.
[4]王憬惺, 严力行.输血技术[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27一431.
[5]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利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1-116.
[6]王鹏坤,范恩勇.过滤前不同放置时间对少白细胞全血质量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2):1003—1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