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锐利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4
摘要:目的:观察情绪调节法对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治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150名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了日常的心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了情绪调节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医学应对问卷(MCMQ)、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及疗效。结果: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MCMQ、GSE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8.67%(74/75),比对照组89.33%(67/75)显著地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在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强化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大大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对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绪调节法;妇科感染性疾病,自我效能
妇科感染性疾病有阴道炎、宫颈管炎、骨盆内炎症、子宫内膜炎等,多发生在怀孕年龄的女性身上,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来说,健康管理意识、自我调节能力、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情绪调节法是基于心理学,深化和升华心理护理相关内容,优化心理护理中对患者情绪及自我认知方面的内容。本研究是观察情绪调节法对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疗效的影响,具体的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选择本院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150名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7.16到41.54岁,平均年龄为36.74±0.61)岁,其中阴道炎33例,宫颈管炎23例,骨盆内炎症7例,子宫内膜炎8例,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4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分布为25.66到40.39岁,平均年龄为37.14±0.59)岁,其中阴道炎35例,宫颈管炎22例,骨盆内炎症7例,子宫内膜炎8例,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感染性疾病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进而提高其重视程度;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对以往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利用情绪调节法增强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1)合理情绪化疗法。首先帮助患者认识并识别负面情绪,找出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修正患者错误的情绪管理方法。(2)进行支持疗法。努力为患者提供社会性的支援,或者使患者积极主动寻求社会性的支援。社会支援包括物质支援和感情支援。医疗人员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加强与患者的亲属的交流,确保患者亲属对患者的病保持正确的态度,注意患者的感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情绪引导。(3)情绪宣泄法。患者需要借助医护人员的帮助,采取正确的感情宣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鼓励患者与家属、朋友、病友多沟通交流等,在沟通交流中宣泄不良情绪。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变化
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观察组的回避和屈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面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妇科传染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负性心理,导致情绪调节功能长期受损。过去,在妇科传染病患者的治疗中,往往注重改进治疗方法,追求提高治疗效果。然而,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和治疗的重要性。为了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通常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然而,大多数心理干预都是笼统的,没有针对性,效果不确切。情绪调节法以心理学为基础,深化和升华了心理护理的相关内容,优化了心理护理中患者情绪和自我认知的内容。
本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应对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强化情绪调节方法能有效促进患者应对方式向积极的一面发展。患者的应对方式是否积极是决定自我效能感是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首要措施是改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加强情绪调节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强情绪调节对提高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有积极作用。在相同的治疗方法下,患者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对疗效的影响最为显著。加强情绪调节的心理干预,通过纠正患者错误的思维方式,建立合理的情绪应对机制,提高患者的情绪控制和处理能力,逐步消除患者对疾病本身和治疗过程的恐惧和不信任,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在妇科传染病患者的治疗中,与常规的心理干预措施相比,加强患者的情绪调节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对提高疗效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菲菲,田桂荣,陶玉.ERAS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康复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08):1469-1472.
[2]马春芹,辛慧静.个性化护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及安全性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8(28):143-144.
[3]黄玲,周俊,王红红.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003):285-286.
[4]李蕤、崔立新、张晓丹.艾滋病病人病耻感,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分析[J].全科护理,2020(35):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