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治疗PICC导管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姚晓丹,丁婷,姚晓霞
[导读]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PICC导管相关血栓预防中的有效性及
         姚晓丹,丁婷,姚晓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 湖北 武汉430014)
         摘要:[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PICC导管相关血栓预防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32例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照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钠组,各16例,PICC 导管常规用0.9%生理盐水 20ml进行封管,导管发生血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对比,低分子肝素钠组堵管以及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能够减少血栓的发生和出血事件的情况,为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证明低分子肝素钠在治疗血液性相关恶性肿瘤携带PICC 导管血栓具有一定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词:PICC 导管;血栓;低分子肝素钠;普通肝素钠;有效性;安全性
         中心静脉导管(CVCs)是许多癌症患者和血液透析、肠道外营养、检测中心静脉压、血浆置换或介入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超过25%的住院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以及需要输液、输血、抗生素和化疗药物的门诊病人[1]。虽然应用置留中心静脉导管明显地提高了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但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其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引起了临床的极大关注[2]。据报道,在成人中CVC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在2%到42%之间,而在儿童中高达12%到44%[3]。因此,我科通过对低分子肝素能治疗成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效果的观察,研究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降低血栓发生提供数据依据。
1  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收集32名在2016-2019年在医院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组各16例,作为研究低分子肝素钠在血液系统相关血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所有患者在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和基本信息。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钠组患者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 输液后及维护期间给予0.9% 生理盐水 20 mL 脉冲式冲管,两组患者置管后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血栓形成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法国安万特制药公司,每支0.4 mL, 含4000IU·支-1)皮下注射,Q12h。
13  置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检测两组患者60天后导管有无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低分子肝素钠组堵管例数、血小板减少(少于正常血小板数量)例数和发生血栓例数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PICC) 置管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CRT)风险。 静脉血栓栓塞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PICC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EDVT)的风险密切相关,癌症患者,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的风险很高[4]。
         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常见的低分子肝素有:依诺肝素钠,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等,其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体内的Xa的活性而起到抗凝的作用,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低分子肝素具有分子量小,生物利用度好,半衰期长,抗Ⅹa /Ⅱa 活性比率高,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其抗凝作用比较弱但是抗栓作用较强,因此在抗血栓的同时出血风险危险性较小,在各种血栓形成疾病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5]。Beitland S等[6]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作为血栓预防措施的益处和危害,结果发现,LMWH对ICU患者的血栓预防有更好的效果。李家秀等[7]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5mg,注射10天后对预防CVC-related DVT有一定的效果,且剂量安全。另一项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治疗与未经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相比,CVC-related DVT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5mg,注射10天后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骨科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8]。虽然低分子肝素在各种血栓形成疾病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国内外对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报道较少。通过本实验证明,低分子肝素其有效性能够显著改善导管带来的相关血栓问题,降低堵塞的发生率;其溶栓具有安全性不会导致出血事件频发,不影响血小板的降低,也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
         本研究通过对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置入PICC导管发生血栓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临床干预,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的预防能力,降低其发生率,为今后护理人员护理此类病人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指标证实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其具体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影响的通路尚未深刻研究,需要更多的样本进一步落实其作用机制,提供更完善更科学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Emil Eik Nielsen, Janus C Jakobsen, Joshua Feinberg. Thrombolysis for acute?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7 Dec;?2017(12): CD012175.?
[2] Timothy A. Carlon, Deepak Sudheendra.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J]. Semin Intervent Radiol.?2017 Mar;?34(1): 54–60.?
[3] 叶冠军,孙雅儿,陆萍,等.行PICC患者血栓和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6):1037-1041.
[4] 黄乐毅.PDCA护理模式在降低老年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8):72-74.
[5] 田静, 王莉, 罗晓红, 等. 低分子肝素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6):724-726.
[6] Beitland S,?Sandven I,?Kj?rvik LK, et al. Thromboprophylaxis?with?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versus?unfractionated?heparin?in?intensive?care?patients:a?systematic?review?with?meta-analysis?and?trial?sequential?analysis. Intensive?Care?Med,?2015, 41(7):1209-19.?
[7] 李家秀,王东红.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02):291-295.
[8] 冯湧,马文泽,于学超,等.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02):376-3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