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婕
罗定市中医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摘要】目的:研究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A检查对比剂外渗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进行右颈部CTA检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实验组采用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两种方式对比剂的外渗率,结果:实验组总外渗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女性、年龄大于60岁外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应用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剂外渗率,确保患者检查顺利完成。
【关键词】三期对比剂注射;头颈部CTA检查;血管造影术;对比剂外渗率
对比剂外渗是影像检查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后就会导致扫描图像质量明显下降,严重也会导致检查失败[1]。同时,对比剂外渗会进入到血管周围组织,继而产生毒性,导致患者出现急性或慢性局部炎症反应,严重也会出现筋膜室综合征或组织坏死。对比剂外渗事件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的检查中发生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此种检查方式需要高流率注射高浓度消碘对比剂,这就增加了血管壁的损伤风险,导致对比剂外渗的发生[2]。本文中采用的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是在常规双期对比剂注射方案之前,采用相同的流率注射少量的生理盐水,用比较小的注射压力来开放静脉通路,最大程度的缓解对比剂注射时静脉壁压力升高现象,继而降低静脉管腔破裂的几率。基于此,本文中针对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进行颈部CTA检查的5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0例,女性130例,平均年龄(65.74±2.15)岁,超过60岁的有52例。实验组男性124例,女性126例,平均年龄(65.59±2.33)岁,超过60岁的有5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CT检查:
采用的是320排螺旋CT,检查过程中患者采取的是仰卧位,头部后仰,促使下颌与扫描床面保持垂直状态,并用头部固定带来固定患者的头颅部位,扫描的范围包括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部。首先对头颈部进行平扫,随后注射对比剂来动态触发扫描,在感兴趣的区域设置主动脉弓,触发扫描CT值一般为200Hu,触发之后对其进行CTA扫描。采用自动调节管来调节,管电压设置为100kv,旋转时间为0.5s/周,探测器的准直为0.5mm×100,矩阵设置为512×512,重建层厚设置为0.5mm,层间距设置为0.4mm。
1.2.2对照组:
采用常规头颈部CTA 检查对比注射方案,将其分为两期注射,第一期注射对比剂为4ml/s,注射50ml;第二期以同等流率注射生理盐水20ml,即为4ml/s。本组内对比剂注射时间为17.5s。
1.2.3实验组:
采用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常规方式之前增加了一个注射生理盐水阶段,生理盐水的注射流率为4ml/s,总注射剂量为10ml。本组内对比剂注射时间为20s。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对比剂外渗情况,并总结发生对比剂外渗患者的特点。
1.4数据分析
统计学分析的软件为SPSS24.0版本,计数型指标则采取例数(n/%)来表示、
通过x2的方式进检验,计量型指标采取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s)描述、应用t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两组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对比剂外渗情况
实验组总外渗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女性、年龄大于60岁外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CTA检查具有无创性,可以快速、准确的筛查出患者全身各个器官的相关血管病变,全面了解到患者血管解剖变异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效果比较接近。目前,患者在就进行CTA检查中,都会应用到碘对比剂,临床上对于低对比剂流率、低对比剂使用剂量的报道比较多,但是对于对比剂外渗的报道比较少[3]。一旦对比剂发生外渗之后,就会直接影响到CTA的检查的图像质量,导致检查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此外,对比剂外渗到血管周围组织,还会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本文研究中采用的是三期对比剂,是在常规对比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期生理盐水的注射,以此来扩张患者的注射静脉,降低静脉壁的血管压力,继而减少对比剂外渗的发生概率,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4-5]。通过研究显示,实验组对比剂总外渗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女性、年龄大于60岁外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机选取的患者存在年龄的差异,导致渗出率相对比较高,在实际临床检查过程中,针对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应该尤为注意,尽量将对比剂外渗率降到最低。
综上,头颈部CTA检查应用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剂外渗率,确保患者检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昉铭,吴文娟,张雷,等. 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A检查对比剂外渗率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12):1837-1840.
[2]魏守奕,刘佳,刘建新. 四期团注法对比剂注射方案用于CT血管造影检查胸痛三联征[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1,37(02):294-297.
[3]原媛,钟朝辉,王振常,等. 单心动周期冠脉CTA的个体化三期扫描造影剂注射方案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05):541-545.
[4]夏振营,丁金立,尹悦,等. BSA指导下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肝动脉增强效能中的对比研究[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9,28(03):291-298.
[5]金文凤. P3T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非紫绀型先心病CT成像中的临床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