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晨 韩许燕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200240
摘要:主要整理同伴教育模式与微信平台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式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针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存在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进行护理问题论述。分析探究同伴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参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护理策略,应用新模式实现护理质量提升。
关键词:护理;同伴教育;微信平台;乳腺癌
前言
微信平台护理敢于和同伴教育两种模式,是目前临床护理当中较为常见且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其中同伴教育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加强调患者所面对的教育者拥有相似背景或相同经历,能够在护理教育当中使受教育患者更平等地接受信息、获得心理或精神层面的陪伴式慰藉。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则是借助微信社交平台来实现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降低护理期风险。微信本身的图文、视频等信息传递模式,对于健康知识普及、护理满意度提升而言,具有显著效果。两种模式的相互结合,在临床护理应用层面是一次有益探索。
1同伴教育结合微信平台模式的护理应用
1.1同伴教育护理模式的应用作用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护理模式是指在进行护理主体选择中,选择那些本身与患者拥有相似背景经历、相同语言的同伴,参与到信息资讯的分享、交流当中,实现对于患者的教育目的的一种护理方式。对于大部分疾病的患者护理来说,这种平等、亲切的交流场景下,更容易激发起患者认同性的理解,为患者降低心理障碍,打破藩篱,进而提高护理教育水平[1]。
1.2微信平台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
微信平台作为近年来拥有广泛用户基础、拥有便捷在线沟通能力的交流平台,也逐渐引入到延续性护理等护理模式之中,作为护患交流有效平台,参与高质量护理工作。
1.3同伴教育结合微信平台的护理模式
从同伴教育和微信平台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两种护理方式都注重对于患者进行全过程护理,其中一种作为护理方式,另一种作为护理手段,二者共同借助拉近患者认同感来形成患者对于护理康复的依从性,最终提升护理效果。利用微信平台作为技术手段进行同伴教育护理模式有助于发挥两种模式共同优势。
2同伴教育结合微信平台护理模式的预期效果
2.1同伴教育能展现人文关怀
相关研究认为,同伴教育模式下的护理实现,是一种基于社会支持形成的适应性护理,这种护理能够将平等、有效的沟通交流融入到患者生活当中去。同伴教育当中的同伴与患者之间拥有年龄、经历、生活背景、文化教育背景等方面的相似性,在患者护理中,同伴教育能够实现自然沟通,帮助患者在共同理解的认知基础上,不断增进信心。同伴教育所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更能够获得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心理认同感。
传统护理模式针对乳腺癌患者所开展的护理工作主要由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开展,他们通过专业知识面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工作。
但是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缺失导致化疗期患者存在较为显著的护患距离,无法从心里层面产生对于宣教工作的认同,相反部分患者受到自身背景和环境的影响,在化疗期间还会出现严重的复兴情绪,导致压力增大、焦虑水平提升,不利于后续治疗。而同伴教育模式将教育主体由原本的医护人员转变成为与患者更为亲近、更能够引发患者共鸣的同伴,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以直观表达形式引发患者共鸣,获得患者广泛认可。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同伴对于自身的关切和重视,从而能够更好地形成认同。因此在针对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干预当中,同伴教育借助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2.2微信平台提升教育关怀的响应速度,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在明确了同伴教育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护理的应用价值之上,需要进一步讨论同伴教育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微信平台作为互联网在线社交平台,其灵活性和及时性成为延续性护理中的关键技术手段。从相关研究结果可见,微信平台应用有助于提升护理及时性,提高延续性护理质量,对于出院后患者的居家护理而言,具有实质性意义。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容易出现患肢功能障碍以及并发肿痛等,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的同时,也会导致患者生理痛苦,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伴教育对于患者所实现的社会性支持,应当以细节、随时、稳定为主。利用微信平台作为参与护理手段,将同伴教育与微信平台应用相互结合,是实现更为细致同伴教育,实现精确患者管控,应对患者在预后面临突发状况问题的可行性方法。相关研究也认为在护理应用当中,微信平台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同伴教育则凭借微信平台,使更有效的社会性支持实现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居家监护,对患者面临心理、生理层面进行有序疏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同伴教育在开展面向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当中,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平台的随时性和同伴教育护理模式的实效性两方面优势,对于患者面临的心理层面负性情绪和生理层面的生活质量而言,具有应用实践意义。目前医护研究领域关于护理手段应用效果研究较为丰富,其中对两种护理手段相互结合给出了大量的肯定性的数据支持。护理模式的优势发挥,在解决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面临身心方面问题的调整和干预,具有从问题根源出发的管控和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子文. 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同伴教育干预方案的构建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2]王静,何琨等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护理在学龄期1型糖尿病患儿老年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20,34(15):2633-2639.
[3]王翠兰,陈改灵等.同伴教育对自然分娩高龄初产妇产后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2):1970-1972.
[4]范素云,贾彦彦等.同伴教育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服用放射性~(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3):285-288.
[5]卢文红,熊娜等.同伴教育在喉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08):632-636.
[6]许丽媛,李京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疼痛病人植入脊髓电刺激术后的应用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11):838-844.
[7]于飞,侯坤等.微信在妇科腔镜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26(09):1107-1111.
[8]贺彩玲,张佳惠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单髁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17):3179-3181.
[9]李建影,焦杰等.乳腺癌化疗患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0,35(18):11-14.
[10]赵雯倩,李璐璐等.术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及其心理僵化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0,35(13):65-68.
[11]王岩,李佳怡等.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军事医学,2019,43(06):469-473.
[12]方琼,陈允允等.体质量及体力活动与辅助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8(09):1080-1084+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