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直视术后反应性高热的预防以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鱼冠琼
[导读] 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在接受心脏直视术后出现反应性高热的症状。方
        鱼冠琼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在接受心脏直视术后出现反应性高热的症状。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2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有116人,对照组共有117人。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冰袋冷敷的方式降温,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收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了解两种患者反应性高热症状的情况以及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接收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以后,其温度大体持恒,没有反复出现温度变化。对照组的患者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持续五分钟左右温度继续升高。并且对照组的患者温度均超过了38.5℃,而观察者的患者体温则保持在38.5℃之内。结论:通过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的体温过高,影响到其心脏承受能力,使其术后恢复受损。
        关键词:心脏直视术 反应性高热 预防处理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心脏直视手术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运用低温麻醉,加上患者在接受手术过程中面临的手术创伤,使得其在手术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性高热.一旦患者的体温过高,会使得其心脏负担加重,影响到患者的恢复情况。所以在患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之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反应性高热的症状[1]。本文通过选取本院近年来接收的233例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相应分析,通过不同的降温措施了解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得患者在手术之后体温不会出现较大的起伏变化。现将数据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233例接收心脏直视术的患者为例,根据接收的顺序将前面接收的116人列为观察组,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在2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3.5)岁。对照组共有117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2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2.7)岁。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了解综合预防降温措施在心脏直视术后避免患者出现反应性高热症状中的应用效果。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冰袋冰敷降温。针对观察组的患者,患者在体温逐渐升高至37℃给予头枕冰袋,高于38℃就给予药物降温,比如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栓、赖氨匹林等药物,在持续升高至39℃药物加头枕冰袋物理降温都没有效果时,就会采取冰毯降温[2]。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比,了解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
1.3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降温情况以及速度,分析对比其体温变化情况,了解两种方式的降温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过程中,安排相关人员利用SPSS 19.0软件开展分析,利用百分比作为本次研究的单位,通过总人数占比,结合 t与p进行检验。如果P< 0.05,那么本次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照组的患者体温均超过38.5摄氏度,而观察组的患者体温控制在38.5摄氏度之内。因此通过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出现反应性高热症状,并且观察组的患者由于体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心理负担较低,使得其在手术之后恢复良好,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升。观察组的满意人数明显超过对照组的患者。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年龄大幅度增加,很多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存在一些慢性疾病,加上体质较弱,使得其在接受手术之后容易出现反应性高热的症状。一旦患者的体温过高,会使得其心率加快,代谢增加,导致其心脏负担过重,不利于及术后恢复。所以针对患者在接受心脏直视手术之后出现反应性高热的症状,相关的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降温措施,使得患者的体温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然而采取传统的冰袋降温的方式,对于一些成年人,只能起到辅助性降温的作用,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患者才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所以仅仅通过常规冰袋降温的方式难以有效对接受心脏直视手术后出现反应性高热症状的患者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是近年来提出来的一种全新降温措施,通过综合考量室内环境,冰袋降温以及酒精擦浴,使得患者能够从多个角度使自己的体温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3]。
        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观察组的116例患者实施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患者在体温逐渐升高至37℃给予头枕冰袋,高于38℃就给予药物降温,比如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栓、赖氨匹林等药物,在持续升高至39℃药物加头枕冰袋物理降温都没有效果时,就会采取冰毯降温。然而,对照组的患者仅仅接受常规冰袋降温的方式,使得其温度全部超过了38.5℃,并且每一次降温仅仅能够持续五分钟,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反应性高热症状。
        因此,在患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之后,一旦出现反应性高热症状,相关人员应该要利用预防性降温措施,通过冰袋冷敷法、酒精擦拭法、控制室内环境温度,使得患者的体温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在降温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有效把握降温的时机,善于观察患者出现体温上升的趋势,适时采取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从而能够使得降温的效果达到最佳。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使得出现反应性高热症状的患者体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降低患者的心脏负担。通过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能够使得患者的体温一直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的了解,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对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在自己的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使得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在采取预防性综合降温措施之后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避免其在手术之后,因为体温过高影响到患者的顺利恢复,大幅度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娟,王丹,王艳,周高弦.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107-109.
[2]翟明媚,邱爽,周红艳. 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34-135.
[3]秦金萍.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高热的护理观察及措施[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023(008):1132-1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