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英 王莉萍
上海市同济医院 邮编:200065
摘要 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0年10月选取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开展PDCA循环模式管理。对比两组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开展PDCA循环模式管理,可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持续发展,消化内镜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准确率不断提升,但该诊断方法为侵入性操作,受检者在行消化内镜检查时会出现呼吸、心率、血压等异常,诱发生理应激反应,增加差错事件发生率,故需对临床风险进行控制,确保消化内镜检查顺利实施[1]。既往开展风险管控,但临床价值不显著,且无法适应当前临床需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择内镜治疗患者100例,开展PDCA循环模式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4.36~72.38岁,平均(48.21±23.56)岁;体质量46.52~78.02kg,平均(61.02±3.52)kg;胃镜检查28例,十二指肠镜检查12例,结肠镜检查1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5.64~74.63岁,平均(48.69±22.71)岁;体质量46.24~75.48kg,平均(60.42±13.54)kg;胃镜检查26例,十二指肠镜检查13例,结肠镜检查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依从性较好;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检查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依从性较差;②精神疾病;③胃癌;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行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均开展护理干预。⑴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消化内镜检查前,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麻醉史,并于检查前8h禁食,检查前4h禁水、灌肠,在消化内镜检查中对其心率、呼吸、血压等进行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2]。⑵试验组开展PDCA循环模式管理。①计划:a.风险评估小组:由消化科主任、护士长、护师组建质控小组,结合卫生部颁布相关规定对本院消化内镜护理中存在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明确消化内镜护理中存在问题,并制定风险管理目标。b.风险问题:消化内镜护理中未遵医嘱准备、各区域规范性较差、核查不严格、坠床管理不到位等为首要风险问题,需根据风险问题制定合理干预方案[3]。c.分险控制方案: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提升其风险管理意识、护理能力,在护理中不断完善本院护理管理制度,对各检查区域进行合理布局,持续对消化内镜检查区域进行整理、清扫、清洁管理。②执行:a.人员培训:医院需按照计划,每个月对消化内镜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法律教育等方面培训、考核,对考核未通过者进行处罚,并再次培训,直至考核通过[4]。b.环境管理:医院需加强消化内镜检查科室环境管理,并对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在检查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此外物品、设备均需放置在合适位置,确保取放合理。c.防范机制建立:医院需根据各岗位工作量、工作难度,进行岗位划分,使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在提高其责任意识的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效果。d.感染防控:组织消化内镜护理人员学习感染防控规章制度,并将其严格落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确保护理安全性。e.无菌物品管理:临床使用无菌物品需指派专人管理、记录,由医院定期进行复核检查,确保无菌物品质量、可追溯性。③检查:由质控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④处理:根据检查结果汇总护理中存在问题,并就存在问题上报科室,探讨有效管理方法,并监督其实施,从而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根据本次研究内容制定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分值为0~100分,得分高低与护理满意度成正比。根据医院护理制度从专科护理、病室护理、消毒护理、护理安全等四方面评价护理质量。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患者差错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19,P=0.0291,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开展PDCA循环模式管理后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34±2.51)分,对照组为(82.34±2.68)分,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575,P<0.05)。
4 讨论
消化内镜多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因当前生活、饮食方式不断变化,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为明确患者病情,需开展有效诊断、治疗,以提高整体治效果。
基于消化内镜材料特殊,在检查前无法实现完全灭菌,消化内镜置入体内,可降低机体防御能力,提升检查后感染风险,因此需加强风险管理。常规风险管理无法适应当前临床需求,故差错发生率较高。随着当前医疗管理模式发展,PDCA循环模式管理逐渐应用于临床管理中,既可降低护理风险、护理差错事件,还可提高护理质量。PDCA循环模式开展中,首先对护理中存在问题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干预方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护理问题进行针对处理,之后再次进行PDCA管理,通过循序渐进模式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结果显示,试验组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林晓芳等[5]研究结果一致,故PDCA循环模式管理可应用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开展PDCA循环模式管理,可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荆奕.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护理在消化内镜中对风险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61-62.
[2]倪晓玲.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9):159+184.
[3]朱仲玫.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03):62-63.
[4]陈媛.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3):193.
[5]沈志平,张丽,刘海娥.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