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分析动脉血气分析中影响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为起止时段,以动脉血气分析100例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50例。分析影响结果的因素,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前提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策。比较2组满意率及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2组对比满意率及一次采血成功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结论:动脉血气分析中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需合理选择动脉穿刺针,对操作过程予以密切观察,重视采血质量,最大程度减少误差,以保障一次性成功穿刺,从而提升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动脉血气分析中影响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在临床上,动脉血气分析指的是对参与呼吸过程及气体交换的血液中相关二氧化碳、氧等检测的过程,其可对酸碱失衡、呼吸衰竭进行监护,还可对预后判断、分析疗效、调节通气参数提供可靠依据,并能指导药物治疗和吸氧浓度【1-2】。而保障血气分析结果准确则需注意减少标本误差,正确采集标本,以保障结果可靠性。本文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为起止时段,以动脉血气分析100例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50例,即分析了动脉血气分析中影响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现阐述如下内容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为起止时段,以动脉血气分析100例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50例。总结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研究组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40.6±12.7)岁。参照组2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41.3±12.5)岁。经统计分析各组数据资料,结果P值>0.05,可比。
1.2方法
分析影响结果的因素,包括:(1)患者体温:若体温>37℃,则PaCO2、PaO2等随体温增加1℃而增加4.4%和7.2%,pH则降低0.015;若体温<37℃,则对PaO2影响极大,即随体温降低1℃而下降7.2%,但对PaCO2、pH影响较小。(2)患者情绪:血气分析会受到患者屏气、过度呼吸、情绪变化等影响,上述情况可导致肺泡通气量增加,使得PaCO2、pH增加,PaO2降低。(3)采血注射器针:采取塑料注射器时,其排尽空气难度较大,且结束抽血后存放15min,则会逐渐降低PaCO2,从而影响结果。(4)抗凝剂:即选取液体肝素,以保障结果准确。用量需适当,过少会影响抗凝,过多会出现稀释性误差。(5)治疗因素:PaO2直接受到吸氧及其浓度 影响,且有脂肪乳剂存在于血标本,则会干扰检测结果。(6)采血部位:一般为动脉采血,若取静脉血液,则会机体患病时可影响pH值。(7)空气及气泡:采血时注射器混入气泡或标本接触空气,均会影响检测结果。
(8)存放温度和时间:温度不变,存放越久,则PaO2、pH逐渐降低,且细胞代谢加速,从而影响结果准确性;若温度不变,则需控制20min以内存放时间。(9)混匀程度:凝血概率可因标本未充分混匀而增高,并影响血细胞压积和血色素【3】。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前提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策,具体为:(1)心理疏导:首先仔细评估患者心态,叮嘱其保持安静,并给予其鼓励。选择5号小枕头采血,可采用利多卡因在采血前湿敷采血部位10min,减轻疼痛。(2)注明患者体温:在化验单上标明患者体温,可通过温度校正按钮进一步确认,保障结果准确。(3)抗凝处理:血液标本与抗凝剂比例需严格按照规程确定,确保充分抗凝。(4)消除治疗影响:停止吸氧0.5h后接受采血,或采血时详细记录给氧浓度,当其变化时15min内采集血液。(5)穿刺部位选择:即以易穿刺的肱、股、桡动脉以及输液动脉为主。(6)排除空气或气泡:即血标本中气泡<5%最为理想,也因此需尽量排尽空气,可向针头插入橡皮塞排气。
1.3评价指标
比较2组满意率(工具为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结果分为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等三个选项。)
及一次采血成功率。
1.4数据处理
所得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计数等资料分别用“”和(%)表示,且分别用、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结果
试验组满意人数48例,满意率96.0%,一次采血成功49例,成功率98.0%;参照组为分别为40例和41例,2满意率80.0%,成功率82.0%,2组对比满意率及一次采血成功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
3.讨论
在评估患者酸碱平衡、氧化、呼吸等情况时,动脉血气分析是重要指标,其也是危重患者抢救的关键指标。分析结果准确性、可靠性、标本采集成功率与指导机械通气、给氧治疗、判断低氧血症、临床诊治、抢救等存在密切关系【4】。而各种因素影响可造成血气分析偏差,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加以干预,则可进一步保障动脉血气分析的可靠性和结果准确性,可为临床救治提供最为真实的资料,并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而保障患者诊疗效果和良好预后【5】。本文结果显示,2组对比满意率及一次采血成功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可见,在动脉血气分析中做好综合护理发挥着极大的优势。
综上,动脉血气分析中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需合理选择动脉穿刺针,对操作过程予以密切观察,重视采血质量,最大程度减少误差,以保障一次性成功穿刺,从而提升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芳.浅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7,7(24):307-308.
[2]李雨霞,丁春丽.动脉血气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0):282-283.
[3]蒋涛,刘利蓉,樊丽平.动脉血气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7):19-20.
[4]李艳.浅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197-197.
[5]齐丽娟.影响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准确的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J].特别健康,2019,(33):207.
课题编码:QKJ202013
课题名称:动脉导管不同弃血量在术后危重患者床旁血气分析结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