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观察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高桂英 田蜜 刘园捷
[导读]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高桂英  田蜜  刘园捷
        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   443002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观察研究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30例,另一组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神经内科方法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种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知,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方法能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有效控制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康复研究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致残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何降低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脑卒中临床研究的热点。康复护理通过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病人死于中风。如何有效地延长脑卒中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确诊后均为脑卒中,均为首发。所有患者均有手足僵硬、麻木、言语不清等临床症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0±2.4)岁;另一组为研究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58±2.4)岁从42岁到72岁,±4.4)岁。两组病程及年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神经内科进行脑卒中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困难语言交流和行走活动受到影响,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医护人员应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 并发症护理: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口腔疾病、静脉血栓形成等),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加强患者口腔保健,及时吸痰,保证呼吸系统畅通。同时,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变化,积极预防溃疡的发生。另外,对偏瘫肢体的患者要进行护理,并定期翻身,防止静脉血栓形成。③ 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推拿和理疗。同时,加强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按摩患者关节和肌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被动活动,对患者的坐姿、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训练,逐渐增加适量的活动训练,不断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内容是护理人员要认真、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病例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此外,脑卒中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加快空气流通,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1.2.2研究组护理方式
实验组对脑卒中患者也应进行常规护理,神经内科护理应在第二次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提前对神经内科护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阐述,告知患者神经内科的功能,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康复计划。具体神经科护理的主要内容有:一、心理咨询。护士应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治愈的机会。二是康复训练。由于中风肢体的柔韧性降低,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坐、站、走的训练。第三,刺激康复训练。病人的四肢和肌肉受到电刺激。四是按摩工作。经过一系列的神经治疗后,需要进一步按摩,以促进肌肉和器官的更好恢复。
1.3疗效评定标准
        康复:实施病人护理后,脑卒中患者的麻木、僵硬症状完全消除,语言清晰。经观察,患者肢体僵硬逐渐减轻,症状加重。无效:患者手脚麻木,面部僵硬症状没有改善,且有加重趋势,意识一直处于无意识状态。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护理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x ± s)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P<0. 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采用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后总有效率为96.7%。两组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反映临床不平衡。具体护理效果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在中国的发病率很高。其治疗与护理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存活的患者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残疾。根据受损的神经功能,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可以重建受损的神经功能。因此,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如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从医学角度看,90%的神经功能恢复一般在中风后肢体强直3个月后缓慢,1年后更为困难。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应在发病后2周内开始。目前,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神经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因为康复护理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6.7%,而对照组只有60.0%。因此,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引入这种护理方法,以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国萍.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178-179.
[2]马迪,王春桃.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14+120.
[3]鹿傲尘.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