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艳
合肥市口腔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 要]目的 探究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和防护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牙周科护理人员6名,分析实施防护策略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认知水平和管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防护策略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认知水平有明显提升(P<0.05);实施防护措施后护理人员对管理满意度评分(91.04±3.74)分明显高于实施前(82.12±5.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56,P=0.007)。结论 强化职业培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和环境管理等措施可以降低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提高管理效果。
[关键词]: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护策略
前言:口腔牙周科每天要接诊大量患者,其中可能存在HBV、HIV等患者,而口腔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对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会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因此会增大职业暴露风险,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生命健康,应加强对科室的防护管理,来降低口腔科护理人员感染可能性[1]。本文对我院口腔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口腔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牙周科护理人员6名,年龄21~45岁,平均(32.74±3.62)岁,工作时间为1~12年,均值为(6.12±1.52)年,在实施防护策略前后均为同一批护理人员,无人员离职变动。
1.2方法
(1)强化护理培训: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增加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强化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对以往口腔科职业风险暴露案例进行剖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让护理人员可以掌握更多防护技巧。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细致的岗前培训,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范、法律常识等,在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岗位工作。
(2)规范操作流程:洗手是最简单的一个职业暴露风险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都应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医院也会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手部细菌监测,来强化护理人员对洗手的重视。护理人员在工作应佩戴一次性防护用具,当进行体液、血液喷溅等操作时,应佩戴护目镜,护理人员在穿戴一次性手套后注意避免碰触公共物品,并在护理工作结束后依照规范处理口罩、手套。在使用一次性针头、手术器械等尖锐物品时,护理人员将其传递给医师时,应将物品放入托盘中或将尖锐端朝向自己,避免手部直接传递造成误伤,对于废弃的针头应将其放在锐器盒中,以避免锐器损伤的发生。若发生针刺伤、器械刮伤,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并对创口进行清水清洗和碘酒消毒。医院将定期组织为工作人员注射乙肝疫苗,来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
(3)环境管理:定时对病区进行消毒、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合理划分区域,明确物品摆放位置,合理放置一次性物品、无菌物品,避免清污区交叉。
1.3观察指标
(1)职业暴露认知水平:量表总分值为100分,其包含4个方面:职业暴露危害、职业暴露防控、职业暴露处理、标准预防概念,每方面分值为25分,分值同认知水平呈正比。(2)管理满意度:采集实施防护策略前后护理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调查表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对管理越加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 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用(±s)、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职业暴露认知水平
实施防护策略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认知水平有明显提升(P<0.05),如表1所示。
2.2管理满意度评分
统计防护策略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管理满意度的评分,实施前平均管理满意度为(82.12±5.33)分,实施后平均管理满意度为(91.04±3.74)分,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56,P=0.007).
3 讨论
职业暴露是指因工作原因处于一种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生命安全的一种情况,医院为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之一,如何降低医院职业暴露风险也是临床所一直治理研究的问题。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1)锐器伤害是主要的职业暴露因素,护理人员每天需接触注射器针头、刀片、镊子、探针等锐器,其表面会携带患者的体液或血液,在被锐器划伤后,可能引发感染;(2)护理人员缺乏防护意识,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等[2-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岗位培训来强化护理人员对职业风险的认知,促使护理人员把控好护理的每个环节,遵照规范来做好防护措施,加强对手卫生的管理,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4-5]。本次研究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在实施防护防护策略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认知水平和管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P<0.05),体现了防护策略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对口腔科护理防护策略,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认知水平,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甜. 口腔科护士职业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06(005):82.
[2]侯燕子, 汪斌. 口腔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03):219.
[3]张凤苹,李华.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及职业防护措施[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18(02):216-218.
[4]罗微. 口腔科护士职业风险的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46):175-175.
[5]王优萍. 口腔科护士职业暴露预防管理方法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22):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