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洪艳琼
[导读] 目的:探讨给予肺结核患者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洪艳琼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给予肺结核患者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自我能效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自我能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具有积极影响,在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意义较大,同时还可提升患者自我能效水平。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肺结核;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肺结核是一种结核分枝杆菌造成肺部结核感染的疾病,该疾病存在传染性,且病死率极高。肺结核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且大部分时间为院外服药,但是临床数据显示,患者院外服药的治疗依从性不高,难以有效控制疾病。鉴于肺结核的特点,临床认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避免疾病复发的关键,延续性护理可满足这一要求。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肺结核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5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试验组男 23 例,女 27 例;年龄 18~65 岁,平均(42.47±3.17)岁。对照组男 27 例,女 23 例;年龄 18~65岁,平均(42.37±3.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研究前已告知相关事项;②年龄>18岁;③具备正常的语言、听力等。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疾病;②护理中途死亡或者退出;③存在其他慢性传染性疾病;④精神类疾病。
       1.2方法
       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从指导用药、监测病情、指导饮食等基础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叮嘱患者按时复诊。⑵试验组给予延续性护理。①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对我院结核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延续性护理的理念、内容、方法、效果等。学习结束后实施考核,保证护理成员可良好掌握相关操作,所有成员均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开始启动延续性护理计划,同时创建档案表,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姓名、年龄、用药等信息。②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进行护理干预,为保证院外准确、按时用药,可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进行护理。对于年龄较大且不会使用手机的患者,可为其制定用药计划表,并指导其进行填写,或者可在其家属手机安装用药提醒,通过家属配合来实现护理目的。出院前加强疾病、用药等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危害性。指导家属给予患者良好照顾,定期陪同复诊。③院外健康宣教: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重视度,我院延续护理小组每月联合社区进行健康讲座,重点讲解肺结核的疾病知识、用药必要性、治疗方法、预防传播等,同时设立院内电话咨询平台,及时解决患者疑问。④随访:随访主要采用上门随访和电话随访。每周实施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生活状态、疾病状态、用药情况、心理状况等。随访时采取“叔叔”“阿姨”等敬语,语气温柔,肯定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进行鼓励,以此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以电话随访为基础,护理小组对原有计划进行完善,对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每月进行 1 次上门随访,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每月进行2次上门随访。上门随访前需同患者或者其家属进行商定,确定随访时间。通过随访对患者用药、饮食、心理等进行干预,保证最佳治疗效果。此外,因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微信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获取信息的媒介。因此,延续性护理小组可为患者推荐科室微信公众号,及时上传饮食、疾病知识、运动等内容。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设置复诊提醒和随访时间等,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自我能效评分。①治疗依从性:对患者日常遵医行为(涉及用药、饮食、环境等)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完全依从、一般依从和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②生活质量:采用美国医学局试验组开发的《SF-36》进行评价,选择5项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为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心理卫生、情绪角色以及肢体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③自我能效:护理结束后,以科室自制的自我能效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症状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等,分值均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试验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1,P=0.025 2,P<0.0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自我能效评分比较:试验组自我能效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引起原因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疾病可对多器官进行侵袭,但最为常见的是肺部结核感染。一旦患病,患者可呈现盗汗、低热、消瘦、乏力等症状,若未及时接受治疗,疾病可损害呼吸系统,对于日常工作具有较大影响,严重时还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研究表明,肺结核患者通过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后,可获得痊愈,但是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且多为院外治疗,因而普遍存在依从性不高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我院决定采取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自我能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别对收治的76例肺结核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发现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肺结核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达92.10%。常规护理多注重院内治疗,且护理工作较为被动,无法有效控制肺结核。肺结核具有发生率高、治疗周期长、传染性强等特点,鉴于上述特点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给予患者科学的院外指导,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更加关注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可对疾病的发展、传播等进行切断,有利于预后的改善。延续性护理核心为“以人为本”,其重点是关注患者院外生活,可将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护理目的为保证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可保证护理内容的专业性,给予患者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护理目的为依据,对患者院外生活进行指导,能够保证其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具有积极影响,在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意义重大,同时还可提升患者自
       参考文献:
       [1]邓佳,王帆.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结核患者护理中临床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2):251-252.
       [2]靳燕彩.延续性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03):536-538.
       [3]王蕾.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12):953-956.
       [4]杨艳霞,杨艳.延续性护理在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0):1261-1264.
       [5]黄兰妹,陈欣梅,冯芳,洪桂.思维导图引导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诊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9):2469-2474.
       [6]马志霞.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经验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0,18(04):139-140.
       [7]张丽洁,何仪.延续性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07):1162-1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