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何明书 刘鑫琳 黄晶 刘小玲
[导读] 目的:探讨观察心理护理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何明书 刘鑫琳 黄晶
       刘小玲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心理护理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2020.6-2021.4,抽取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获取两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的自我效能与负面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可提升自我效能,减轻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负面情绪;自我效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常见骨科疾病,因椎间盘突出、髓核渗出压迫、纤维环破裂以及免疫刺激神经根等多种原因诱发的以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临床主要表现,临床尚未研究出特异性治疗方案,无法有效根治疾病[1]。随着中医学的兴起,中医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新选择。但是,不少患者因为年龄偏小或者其他因素,患者会产生不良情绪,对心理护理有很高需求。本研究基于此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6-2021.4,抽取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组,每组有39例患者。纳入标准: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大小19-57岁(38.37±7.65)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大小20-57岁(38.46±7.57)岁。两组基础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辅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严格遵照医嘱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评估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遵医嘱实施止痛治疗。
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1)护士需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询问患者对疾病、治疗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基于患者实际认知水平,详细讲述疾病知识与治疗知识,缓解患者的不安与恐惧。其次,护士需列举治疗成功案例,选取典型案例让患者看治疗前、治疗后的照片,帮助患者顺利治愈信心。最后,护士需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不遵医嘱对康复的不良影响,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护士学习情绪调节方法,严格遵医嘱用药,促进创面愈合。(2)治疗结束后,护士需全程陪伴患者左右,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与生命体征变化。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确定患者情绪稳定后,详细阐述术后康复知识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另外,护士还需做好患者家属工作,让患者家属联合护士,一起安抚患者的情绪,明确患者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更多关怀,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家庭照护,提升患者的家庭信服感,促使患者勇敢面对自己相关问题。
       1.3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在护理前后选取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2]进行评估,量表包含是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总分是1-4分,量表总分是10-4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2)负面情绪,在护理前后选取焦虑自评量表[3]与抑郁自评量表[4]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均有20个项目,单个项目总分0-4分,量表总分8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予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本研究数据计算,计量资料(自我效能、负面情绪)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自我效能、负面情绪对比
       两组护理前的自我效能与负面情绪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需要漫长的治疗时间与康复时间,部分患者需要反复进行相关训练或是多次治疗,严重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5]。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医疗模式逐步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有了更高的重视,认为临床护理不仅要针对患者疾病提供相应护理方案,还需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以正确心态对待疾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疾病。心理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产物,也是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主张结合患者疾病特点与心理特点,制定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持续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促使患者树立疾病治愈信心,促使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治疗疾病,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心理护理还可为患者源源不断的提供心理支持,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可帮助患者治愈信心,增加患者与护士、家属的沟通交流频率,让患者有更多机会宣泄内心痛苦,调节患者不良情绪。
由上可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调节负面情绪,可改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李艳杰.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及 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2):89-90.
[2]于爽.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2):51-52.
[3]陈晓萍,陈伟凯,许虹波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络延续护理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3-37.
[4]张丽,王明玲.腰椎后路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补术的手术护理[J].当代医学,2016,22(33):129-130.
[5]贾瑞芳.心理护理应用于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31-15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