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霞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后对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急诊(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重症患者中抽取48例开展研究,回顾病例,以是否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24例实验组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比2组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抢救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为提升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特采取标准化急救护理服务,对取得护理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标准化急救护理;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
危重症患者多数产现情较严重,且较为复杂,此类患者多数为急诊科收治。入院后,需要立即为危重症患者配合科学有效的急救干预,以此来辅助提升抢救效果[1]。目前,临床为危重症患者配合了标准化急救护理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抢救效果,特别是对实现护理目的发挥了积极作用[2]。本文以48例危重症患者为依据,分析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后对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内容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急诊(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重症患者中抽取48例开展研究,回顾病例,以是否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24例对照组男女性分别14例、10例,年龄25-80岁,平均(51.55±4.76)岁。24例实验组男女性分别15例、9例,年龄24-81岁,平均(52.05±4.84)岁。由于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以下研究可比。
1.2方法
常规护理用在对照组中,即在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并做好心电监护,遵医嘱配合相应的抢救干预。基于此,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如下:
1)成立急救护理小组,由急诊科具有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护理人员组建一支护理团队,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时培训,学习相应的急救知识,并开展情景模拟训练,了解抢救中的相关物品、流程、仪器准备等;明确小组分工,按标准进行流程管理,培养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保证急救工作可以顺利开展。2)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立即准备好急救药品与物品,派救护车快速到达事发现场;接到患者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持续性吸氧,评估患者的病情,如有出血,需要立即做好包扎止血;对于心血管疾病者,给予相应的急救药品干预,并将患者的病情及时上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3]。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
抢救效果即指抢救成功率。
用自制工具,评价护理满意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即态度、技术、环境、转运处理,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分析,若数据有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比较
抢救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讲,因其病情较重,且发展较快,如不及时救治,会引起死亡,对患者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需要为危重症患者配合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此来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实践表明,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服务,可以实现提升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护理服务,用于危重症患者中,以简化护理流程为目的,缩短各环节的护理时间,为患者的抢救提供较多的机会,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此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的,可以在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与家属取得良好的交流,从而提高家属配合度,进一步提升抢救效果与护理满意度[4]。
综上所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提升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发挥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蒋芬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122-123.
[2]宋春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3):93-94.
[3]刘静.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64-167.
[4]王龙娇,屈小静.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7):240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