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应用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贾姣姣
[导读] 目的 分析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
         贾姣姣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 分析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7例(行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关检查时间、抢救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和急诊转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 给予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急诊;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是急诊常见临床疾病,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社会技术飞速发展影响下,交通事故和由高空作业引起的坠落现象层出不穷,致使该病发生的概率也随之而增加,因该病创伤类型具有多样性,患者受到的伤害大,在未给予患者有效急诊措施时,患者有可能出现死亡现象[1]。优化急救护理流程,采取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急救效率,提升抢救成功率[2]。本次研究以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为对象,分析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74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18±5.63)岁;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48.76±5.1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患者病情情况,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患者体用针对性抢救措施,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性,遵医用药,及时为患者包扎伤口等。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给予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①组建急救团队:组建出急救护理团队,充分应用网络系统,为患者急救工作做好准备和计划,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团队需要具有高专业水平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完善的急救条件和设备。②建立静脉通路:护理人员需要能够准确评估出患者的疾病程度,第一时间将患者病情反馈到中心,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现象,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其体征平稳,需要确保患者能够顺畅呼吸,如果患者存在伤口,需要及时对其伤口展开包扎处理。③职员分工合作:当患者到达中心以后,需要立即为患者展开施救,确保护理人员分工明确,成立通讯联络、体征监测和以及循环支持等小组。④建立绿色通道:将患者的病情信息及时传递给医院有关科室,例如需要为患者展开CT检查、B超检查等,免去患者的候诊时间。⑤转运护理:在转运过程中,准备好各项急救物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促使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等。⑥做好院外、院内连接工作:确保患者在院外、院内以及转运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化、精细化的临床护理,提前将患者病情信息告知接诊人员,令其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告知其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制定出适宜的、差异化的急救方法。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急救时间:观察两组的相关检查时间、抢救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和急诊转手术时间,展开组间对比。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与基本满意度之和为护理满意度[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关检查时间、抢救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和急诊转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严重,接应急诊和出诊护理人员需要具有客观、专业的态度,需要临危不惧,能够第一时间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作出报告,需要具备熟练的现场急救操作技巧,确保所采取的各项行为有效且迅速,为患者后续临床诊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
         院内护理、转运护理以及现场护理,受护理环境影响,其各具侧重点,同时又相互衔接在一起。急救护理人员需要展开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演习操练,需要确保各项操作熟练,且具有丰富的临场护理经验,急诊护理人员要克服其存在的紧张、不安等情绪,万不可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茫然、惊慌失措等不良心理[5]。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其意识状态和瞳孔会出现变化,临床医护人员能够通过这两项指标,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各个时期患者意识状态以及临床表现的关注程度,意识是该病患者在临床上最重要的一种观察指标,患者的意识障碍越严重,表示其病情越严重[6]。采取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重点突出“急”与“救”两方面的内容,患者伤后1个小时,是降低患者出现致残概率、提升患者安全性的黄金时间,对急诊流程进行优化,确保每个急救环节之间完美融合,最大限度上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护理工作顺利展开,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关检查时间、抢救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和急诊转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偏高(P<0.05)。说明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急诊效率,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迪,杨方方.优质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5):622-623.
[2]张丽娟,张玉,万意.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中对预后的影响[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0,3(2):116-119.
[3]柳秋红.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v.26(10):57-59.
[4]王宁,万烨东,杜国森,等.互联网+智慧急救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开颅术前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12):1554-1558.
[5]林君.精细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2):64-66.
[6]王芳.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9,v.36;No.145(4):57-58.
[7]郝彩英.探讨细节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08-1009.

个人简介:贾姣姣(1993.2-) ,女 ,汉族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创伤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