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凡,刘静静,王成莉,张瑜,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神经康复科,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 12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脑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脑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后给予其个性化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同时不良心理情绪得到较好改善,生活质量得以较好的提升。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生存质量
脑血管疾病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动脉瘤、脑血栓等,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脑梗死和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脑梗死主要是由患者脑部血管出现堵塞,使得大脑出现缺氧情况,对脑部神经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局部神经坏死。而脑出血主要是指患者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部神经受到损伤。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及时的抢救,那么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该种疾病治疗上,微创介入技术正在逐步的推广使用,该种治疗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该种疾病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逐渐的被广泛的用于该类疾病治疗当中[1]。近年来,我院在不断提升医疗水平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在对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后给予其个性化护理,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一共接收了120例脑血管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影像检查和判断后被确诊为脑梗死,所有患者均第一次发病。两组患者一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用药指导、术后护理等。
1.2.2 观察组
1.2.2.1 入院宣教
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积极的接待患者和家属,向他们介绍医院良好的环境和相关医疗设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知,有利于治疗和护理措施更好的实施。
1.2.2.2 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干净卫生,勤洗勤换,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对皮肤、会阴部位的检查,避免出现感染症状。
1.2.2.3 生活护理
要求和帮助患者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次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
1.2.2.4 饮食情况
根据患者过往饮食习惯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减少油脂摄入,多食用健康绿色食品,确保患者身体营养需求。
1.2.2.5 健康教育
如果患者意识清晰,那么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阐述有关疾病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促使他们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6 心理护理
在疾病影响下,很多患者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暴躁等,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患者,尽力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计算出每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对两组患者术后依从性进行评估,对统计患者术后脑血管再狭窄情况,并在患者出院后记录患者再入院次数。(3)利用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脑梗死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脑梗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两组患者脑梗死术后脑血管狭窄结果比较
对照组术后脑血管再狭窄发生率为13.33%(8/60),高于观察组的3.33%(2/60)(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总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之前有着较大的提升,但是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下,使得近年来脑梗死患者越来越多,发病率呈现出连续的上升趋势,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临床治疗中越来越重视的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而在脑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传统护理干预措施已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通过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个性化护理由此得来[2]。该种护理方法能够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有利于患者身体更好的康复[3]。本次研究通过实例研究论证,对我院所接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的降低,同时生活质量得以较好的提升,促使患者感到放心满意[4]。
个性化护理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升级而来,相比较于传统护理干预,个性化是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和相关需求,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其不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实施起来更加的方便,有效的提升了护理质量,给予患者更优质的护理服务[5]。在未来临床治疗过程中,医院一定要重视临床护理,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治疗和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琳、刘广兰、何佰生、石增刚. 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 安徽医学, 2020, 41(08):92-95.
[2]朱晓敏, 范羽飞, 杨爱芳. 术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经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7):929-931.
[3]娄邦秀.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4).
[4]马娜, 刘伟.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020):19-20.
[5]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