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雁 刘婉杰 李菲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研究分析PDCA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20例,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8月。采用抽签方法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常规组;将常规护理用于常规组,观察组开展PDCA护理;比较护理前后LOTCA、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LOTCA(70.89±9.23)、NIHSS(9.26±1.53)分值均优于常规组LOTCA(59.22±7.89)、NIHSS(15.78±2.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1,9.092,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Fugl-Meyer上肢(49.03±4.82),下肢(35.35±6.03)和QOL 评分(85.77±4.76)均高于常规组出院时Fugl-Meyer上肢(35.34±3.53),下肢(28.11±4.17)和QOL 评分(72.81±6.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6,18.992,23.193,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接受PDCA护理能更有效的改善受到疾病影响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提高肢体功能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梗塞;PDCA护理;认知功能;实施效果
脑梗塞发生主要因为脑组织血供突发性对的减少或是停止,有较高的致残率。认知功能、肢体功能障碍是较多脑梗塞患者治疗后仍存在的状况,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心理也承受很大打击。针对脑梗塞患者,也需多元化、针对性强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积极参与康复,也要重视安全护理和护理细节,从而保障康复效果[1]。PDCA护理是临床证实高效的护理模式,可促进护理质量不打断改善。研究分析了PDCA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是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20例,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8月。采用抽签方法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有6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0.21±4.81)岁;男性、女性分别有35例、25例。常规组患者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1.23±5.18)岁;男性、女性分别有37例、2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用于常规组,包括心理疏导、遵医嘱配合、并发症护理、康复指导等。在常规组护理干预对的基础上,观察组开展PDCA护理,具体方法:①计划,首先科室护理人员共同总结脑梗塞治疗和康复阶段特点,总结可控因素,确立开展PDCA护理对的重点是提高肢体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康复效率,制定护理计划。②实施,急性期高效率落实各项工作,融入预见性理念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帮助其处于合适体位,及时的清理鼻腔与口内的分泌物。患者发病后机体会存在应激性反应,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病患,往往有血糖异常状况,要给予重视并积极调节。康复阶段,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宣教。依据运动再学习的理念在不同阶段指导患者强化肢体功能。病情有改善后引导患者主动活动关节以及进行正确放松和收缩肌肉。逐渐可根据康复情况指导患者完成翻身、起床、平衡练习,后期状态良好开始行走训练并注重日常生活能看的恢复。注意康复期强化患者的认知功能,每天指导患者进行2次,每次30min的针对性训练,通过让观察观察不同内容图片并记忆、复述,锻炼记忆力;通过引导患者在纸上画图形、汉字并描述内容强化注意力;通过问询当前的时间、方位强化患者的定向能力。关注患者心理功能的康复,告知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引导患者认清康复过程存在的不理性情绪,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减轻不良情绪。在不同阶段,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合理的选择食物。③检查,对护理工作对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价是否获得预期效果。掌握患者的接受车鞥度和反馈。通过上述对的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发现仍存在的问题。④改进,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持续的护理质量改进。
1.3观察指标
通过LOTCA量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对护理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价,总分值91分,更高分值代表认知功能更良好。通过NIHS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行评价,总分30分,更低分值代表神经功能缺损更轻。出院时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完成Fugl-Meyer 评分。评估患者出院时的生活质量,并采用QOL量表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收集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LOTCA、NIHSS分值对比
在护理前评估两组LOTCA、NIHSS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LOTCA(70.89±9.23)、NIHSS(9.26±1.53)分值均优于常规组LOTCA(59.22±7.89)、NIHSS(15.78±2.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91,9.092,P<0.05。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发生以现今的医疗技术基本能够保障此类患者生命安全,但较多患者发病后会存在认知障碍、肢体残疾、吞咽障碍等,针对这种状况,临床还没有特效药物,需要患者积极的参与后续康复[2]。因此从护理工作入手,引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并通过心理、认知等干预手段保障积极性,对改善疾病预后非常重要。同时,因为疾病的打击、担忧预后,患者心理状态难以保持平稳,需要凸显人文关怀对的服务,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可以看出护理工作对脑梗塞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但常规护理重点还在于疾病的护理,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对于后期康复的效果也不满意[3]。
PDCA护理是广受认可对的护理模式,也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PDCA也称作戴明环,是一套工作质量管理循环程序,基本环节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通过制定目标和因素分析完成计划的制定,按照计划高效实施,在注意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总结,找出问题后进行再次改进[4-5]。将融入PDCA理念的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明确护理目标后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此次研究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改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康复效果,通过有效宣教、个体化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通过针对性肢体功能、认知功能的康复手段和全程的指导加快患者康复。获得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对的LOTCA、NIHSS分值均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Fugl-Meyer和QOL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显了PDCA护理对护理质量和康复效率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接受PDCA护理能更有效的改善受到疾病影响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提高肢体功能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任蔚,毛芸,刘洋.PDCA循环在初发脑梗死患者出院后行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0-92.
[2]邓俊峰.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脑梗死护理及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51):247-248.
[3]王娉.PDCA循环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5):4797-4799.
[4]靳连惠,黄晶,李振英.PDCA循环管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6):115-117.
[5]程秀梅,王维利,谢伦芳.PDCA循环在初发脑梗死患者出院后行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0):73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