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刘红芳
[导读]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刘红芳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护理的老年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的基础进一步实施康复护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康复护理模式,这样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使其恢复速度,进一步加快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因此康复护理模式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行和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塞;老年护理;干预效果
引言
        老年脑梗塞患者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治疗包括,如果患者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内,可给予溶栓治疗。如果发病时间超过六小时在两周之内,主要应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同时给予神经营养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吡拉西坦和脑蛋白水解物,同时也可以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患者为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患者病情稳定48-72小时后应尽早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针对该类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加大肢体的功能训练力度,以此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效果,为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改善和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结合这种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收治患者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康复护理模式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选在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是我院在这个阶段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其中包括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在63岁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69±19)岁;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测和观察,同时按照对应的护理操作流程对其进行动脉硬化预防、血脂调节和抗凝血药物治疗等,并做好药物护理和常规检查护理等等。针对观察组来说,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有效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具体的操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的肢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各类指标参数等等,以此为基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康复护理计划和方案,使相应的方案内容具备可行性和针对性,以此为患者具体的康复护理管理工作和护理成效的取得提供必要的支撑。(2)进行针对性的按摩工作。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要通过家属或者物理治疗师对患者的四肢肌肉进行相对按摩,同时严格按照护理康复的相关计划内容进行有效操作,明确按摩的具体次数和力度等等,每天要进行两次,针对具体的力度和护理频率等等也要循序渐进,以此从根本上有效放松患者的肌肉,使其血液循环进一步畅通。(3)指导患者自主康复锻炼。在确保患者病情保持平稳的情况下,满足既定的自主康复锻炼,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之下进一步有效进行体位翻转、上下床、平衡站立、辅助行走等相关康复活动,让患者经过进行自主的运动,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要着重关注训练计划的阶梯性以及间歇性等相关内容,具体的次数和时间以一次5~10min为宜,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有效稳定患者的脑压,进一步改善供血情况。(4)进行更科学合理的物理康复护理。在具体的康复护理过程中,着重做好物理的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相关工作,也至关重要。

特别是针对严重偏瘫患者而言,有着巨大的肢体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通过理疗、电刺激等相关方式,使患者的血液循环进一步畅通,改善其肌肉功能,同时扩张血管,使其组织活力得到有效提高。(5)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工作,着重把握患者的心理情况,特别是针对患者的负面心理因素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使其负面情绪得到充分消除,进一步树立正向的心理情绪,有治疗和康复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实际,充分掌握相关操作要点和自我防护技能,在实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及依从性和配合程度,进而为其肢体功能康复提供必要的支持。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26.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平均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为(1783±152)天,观察组患者平均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为(1107±146)天,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梗塞的主要致病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的高血脂症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其高发人群是老年人,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闭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而至软化坏死。脑梗塞可以看做是一种"并发症",但这个并发症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积极治疗并采取预防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有效加强护理干预工作。如果突发了脑梗塞,也不必过于惊慌,良好的心态也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条件。该病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对于脑组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高度重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中要采取更切实可行的康复护理办法,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或者后遗症的危害程度,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提升其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康复护理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一步有效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有效应用相关方面的康复护理技术和方法,确保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更有效的恢复改善身体功能,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和身体情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有效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康复指导,恢复患者神经的记忆,使之呈现出最为理想的肢体功能恢复效果。通过相对应的研究以及文献报道,可以充分看出,针对脑梗死患者而言,在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制定出更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和方案,这样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运行情况,对于患者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和功能重组进行有效优化,同时促进部分的脑部神经元系统得以进一步改善,进而充分增强患者机体的可塑性和功能的恢复情况,使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达到满意的程度。
4结论
       通过上面的探究,能够充分明确,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康复护理管理模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缩短恢复时间,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在实际的护理管理环节要进一步推行康复护理干预模式,使其呈现出应有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亚兰.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2):147-148
[2]高荣.1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梗塞伴出血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12):136-137
[3]王国玲.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健康前沿, 2019,26(1)
[4]刘威 张千 颜秋媚.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1(14):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