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在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马荣玲
[导读]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实施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的成效。
       马荣玲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  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实施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的成效。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选我院就诊的500例糖尿病患者,以掷骰子法分为AB组(n=250例)。B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A组实施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结果 AB组护理前血糖指标(HbA1c、FBG、2hFBG)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A组的血糖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成效确切,患者认可程度较高,可改善其血糖指标,值得后续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延续性护理;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内分泌疾病,该病无法被彻底治愈,只能通过合理用药以及日常保持健康行为来控制病情发展。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好坏与其自身健康知识、行为管理能力呈现正相关联系[1]。经研究显示,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以及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能够强化患者健康思维水平认知,强化其健康行为教育,利于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病风险。当前,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已得到大部分医患的临床认可,因此将着重探讨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实施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纳入我院糖尿病患者500例,分为AB组。A组男、女性人数分别为326例、174例,年龄45~69岁,平均(56.79±8.12)岁,病程1.5~13年,平均(7.36±4.08)年;B组男、女性人数分别为324例、176例,年龄47~70岁,平均(57.12±8.24)岁,病程2~14年,平均(7.71±3.97)年。比较AB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B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A组实施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具体如下:(1)成立体验教育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各岗位护士组成小组成员。负责制定体验式健康教育教学方案。患者出院后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由小组成员每月邀约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学习,每次课程时长1h,持续六个月。(2)课程教授。小组成员将课程内容制作为可放映的PPT课件,课程宣讲期间向学员展示PPT,同时展示内容包括视频、动画、音乐伴奏配合等,增强课程趣味性。吸引学员认真学习。(3)角色扮演互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在护理人员指导下,由学员扮演医护人员,对另一学员进行血糖检测。进行指尖采血,同时展开疾病健康宣教;后续可互换角色,以加强学员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扮演活动完成后由护理人员评价本次活动内容,肯定成效、发现不足,并给予针对性解答。(4)课后讨论。课程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评价讨论。学员间分享本次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健康知识经验,互相鼓励,增强彼此病愈信心。
1.3观察指标
       血糖指标包括:HbA1c(糖化血红蛋白)、FBG(空腹血糖)、2hFBG(饭后2h血糖)[2]。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6.0处理,血糖指标以表示,t检验。P<0.05时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看出,AB组护理前血糖指标(HbA1c、FBG、2hFBG)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A组的血糖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控制至关重要[3]。而在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的前提下。引导病人掌握更多疾病知识,引导其实施健康行为,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目的。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疾病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作息,以提升其自身血糖控制能力。
       本次研究中,AB组护理前血糖指标(HbA1c、FBG、2hFBG)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A组的血糖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明显(P<0.05)。具体为:通常来讲,对疾病知识掌握较多的人其自身疾病管理水平也越高[4]。在进行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后,通过多元化的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明确自身疾病认知。强化自身健康行为,从而提升患者自护能力。首先,成立健康教育小组。负责制定后期体验式健康教育教学方案,每月邀请患者来院体验参与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教学当中,使用多种形式展示血糖疾病课程知识,利用PPT、视频影音等方式,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5]。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师生互动教学,完成相关血糖知识学习,增强自身自护能力。课后积极进行讨论,分享学习成果,交流治疗经验。
       综上分析:相较于常规健康教育,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体验式健康行为教育成效确切,患者认可程度较高,可改善其血糖指标,值得后续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红,李艳,张玲玲,等.以奥马哈系统理论为指导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探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v.41(03):175-179.
[2]马晓娟,章琦.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9):113-117.
[3]符霞军,周凌燕,李春芳,等."医院-社区-家庭"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4):4496-4499.
[4]张秋娟,张岩.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并发症体验式护理结合网络延续干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8,42(12):1531-1533.
[5]古丽尼沙·哈斯木,李辉,靳喜琴.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7):959-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