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蒲利平
[导读] 目的:探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
      蒲利平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急诊危重症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急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急救时间。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效果;急救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tual clinical effects of holistic emergency emergency care for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its effect on shortening the emergency time. Methods: A total of 88 emergency an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olistic emergency care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olistic emergency emergency ca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horten the emergency time.
Keywords: Holistic emergency emergency care;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linical effects; Emergency time
      急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急等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影响患者生命。在急重症患者入院时,应第一时间进行急救,急救后,第一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率。本文就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诊危重症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25,年龄分布为24~78岁,平均年龄为(46.56±2.3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4:20,年龄分布为23~73岁,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重病患者。(2)临床资料较完整的患者。(3)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4)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入组,并签订入组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2)无求生欲望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急救:(1)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立即组织医患工作者进行救助。(2)询问患者的病况,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案。(3)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急救治疗。(4)急救后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1)入院前的急救护理:在患者达到医院之前,指导周围人员进行救助措施。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急救方案。在患者到达医院后,第一时间送进抢救室,避免浪费时间[1]。(2)分别护理: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划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病情较重,应进行精细护理。对于受外界影响较大的患者而言,应保持无菌环境。对于危重病患者而言,患者易产生休克、出血等情况,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3)了解患者情况,与相应科室辅助治疗:在了解患者的大致情况后,推断患者的病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请相应科室的医师进行辅助急救治疗。(4)心理护理:在患者恢复意识后,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有身体上的不适,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因急重病患者对疾病有较大的恐惧感,心中易产生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开导。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增加与患者的配合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1)急救效果包括:总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时间越短,急救效果越好。(2)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采取我院自制评分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组间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
      统计组建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由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3比较组间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统计组间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非常满意15人(34.09%),满意22人(50.00%),不满意7人(15.91%),满意度为84.09%。观察组非常满意16人(36.36%),满意27人(61.36%),不满意1人(2.27%),满意度为97.73%。由此数据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重性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疾病发展过程较快,在临床上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成为临床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重点[2]。常规急救护理常忽略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缺乏护理主动性,导致患者无法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基于此,临床医护工作者提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3]。
      本次研究就对重危患者进行普通急救护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再将实际护理效果与急救时间进行对比,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4参考文献
[1]刘静.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6):164-167.
[2]田小曼.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2):138.
[3]郑满秀.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J].人人健康,2020(14):4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