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1期   作者:潘琴华
[导读] 目的:分析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的效果。
      潘琴华
      歙县人民医院 安徽黄山245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的效果。方法:选出60例肿瘤患者,将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中并实施PICC置管及后续护理,将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并实施常规置管及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置管时间短、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护理效果理想。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临床应用价值
      对PICC进行临床研究,可为肿瘤患者提供静脉营养支持,应用这一置管方式,可将患者血管损伤明显下降,操作简单,应用较为安全,在肿瘤化疗患者持久输液治疗过程中,可将患者痛苦程度明显减缓[1],帮助患者规避静脉炎。本组实验将60例患者选择,分析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临床数据
    在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选择6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入组,分组方式是置管方式不同,观察组30例患者,男女分别是20例、10例,年龄范围是31岁至74岁,均值58.5岁,对照组30例患者,男女分别是21例、9例,年龄范围是32岁至75岁,均值58.0岁。可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等),P>0.05。
1.2方法
      将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并实施常规置管及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常规置管操作,常规护理中,解答患者疑问,监测患者病情改变,做好患者相关护理服务。
      将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中并实施PICC置管及后续护理,具体包括:(1)贵要静脉静脉瓣少、管径粗直,是首选静脉,若无法选择,应考虑头部静脉以及肘正中静脉,选择好静脉后,朝外拉伸患者自身手臂至90°,对穿刺部位进行明确,为患者实施PICC置管操作,拓展至患者腋下位置,达到患者右胸第3肋空隙,对穿刺部位至第3肋空隙插管相应长度进行测算。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可避免感染情况发生。(2)术前准备中,彻底检查患者所处病房,设施安全,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PICC技术安全性、应用目的等,待患者到达病房后,定期将床单更换,记录血液相关凝血能力以及粘稠度,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态将沟通方式选择,细心回答患者疑问,介绍注意事项、置管方式,有效舒缓患者紧张心理,另外,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PICC为何将通道建立,避免化疗破坏,为患者减轻痛苦,在实验前,获得患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护理人员应合理选择患者穿刺部位,包括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头静脉等,根据患者实际,灵活选择,将筋脉明确后,展开患者手臂90°,根据预先穿刺位置,为患者实施PICC置管,至患者腋下,最终达到患者右胸第三肋间隙[2]。护理人员应保证落实到位实施消毒、无菌手套等措施,常规消毒穿刺点,修剪导管并消毒,为患者实施穿刺处理,完成PICC穿刺后,依靠肝素来封管,固定以及消毒PICC导管。插管2d后,观察患者穿刺点情况,对患者疼痛、感染以及静脉炎等情况进行了解,若发现情况,临床医师应尽早处理。另外,护理人员应实时观察患者输液速率、心率、体温等,对导管等固定部位进行定时检查[3],可避免脱落导管。为了避免患者穿刺部位发生感染,无菌操作,将输液环路及时更换,换药时,将毛孔附近各类病菌清除,消毒处理患者周围皮肤,若发生发红或者化脓等感染症状,拔除导管后,培养细菌,然后选择匹配杀菌方式,穿刺点若发生出血,应判断这一情况是否正常,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应外敷止血药。规避导管堵塞情况,避免为患者实施导管采血操作。另外,护理人员应对封管正确操作进行明确,利用PICC管输血以及脂肪乳等[4],应首先利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导管堵塞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将SPSS 25.0统计学软件应用,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置管时间短、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比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临床实践得出,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及护理,置入导管后,在每次换药时,妥善固定导管,固定时使用无菌透明敷贴,或者为患者实施缝合固定处理,告知患者穿衣时避免脱出导管,减缓输液速度或者忽然变长体外导管[5],提示导管脱落,利用X射线检查进行定位,对导管位置进行明确,避免重复插入导管。若患者化疗效果契合预期效果,可拔管,首先应细致消毒患者穿刺部位,拔除时,足够轻柔以及缓慢,可避免患者出现痛苦,拔除后,利用无菌纱布对患者相应部位进行止血处理,时间在10~20min,止血后,利用无菌敷料为患者实施1~2d覆盖处理,实时观察相关情况并做好及时处理,通过诸多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此次实验得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置管时间短、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总结得出,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的护理效果理想,患者护理满意度高、置管时间短、首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朱晓霞.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43):137.
[2] 王渭娜, 张惠敏. PICC在肿瘤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2019年6卷23期, 2019, 6(23).
[3] 高芳. 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饮食科学, 2019, No.420(04):59-59.
[4] 陆雨婷. 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健康养生, 2019, 000(016):170.
[5] 韩瑞, 张琴.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5(02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