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讨论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李嘉嘉 冯卫 *通讯作者
[导读] 本研究主要目的为分析献血者在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李嘉嘉 冯卫 *通讯作者
        贵州省血液中心 成分制备科 贵州 贵阳550002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为分析献血者在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将以在我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21年第一季度,总采集人数为23726人。对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由数据分析,在23726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有29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23%。其中18岁至25岁有167人,25岁至35岁有89人,35至45岁有25人,45岁以上有11人。出现不良反应的群体以青年人为主。结论;由结果可知,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采血护士操作技术因素等原因,需要对不良反应者进行宣传教育、健康评估、改善献血环境、补充水分等操作来进行规避,有助于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献血;不良反应;处理策略
        为了进一步的扩大、稳定无偿献血的队伍,将人们对于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降低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我们将对2021年第一季度期间进行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情况及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无偿献血者其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1】。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我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21年第一季度,总采集人数为23726人。其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有292例。
1.2 方法
        对2021年第一季度期间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的年龄、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症状、处理流程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年龄区间分布。
2 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在23726名献血者中共有29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23%。其中18岁至25岁有167人,25岁至35岁有89人,35至45岁有25人,45岁以上有11人。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以青年人为主。
        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根据表1所示,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人群主要为18-35岁的青年人群体,该群体的献血不良反应分为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以轻度居多,该反应在献血过程中会出现面白、心慌、出冷汗和头晕等症状。出现此情况,则立即停止采血并让献血者取头低足高位以增加血供。休息片刻,症状缓解。中度献血反应并伴晕厥者,立即停止采血松开献血者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按压献血者的人中穴或合谷穴。若出现恶心、呕吐,嘱献血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内,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经过处理,情况缓解。而局部不良反应多见于采血护士穿刺不佳造成血肿,一旦发生立即停止采血,用无菌棉球紧压穿刺点,嘱献血者将手臂抬高于心脏水平十分钟,可减轻血肿的形成。血肿部位24H内冷敷,24H后热敷可加快血肿的恢复。以上情况经处理后可缓解,预后好。
        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采血护士操作技术因素四个方面,具体来讲心理因素主要是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知识的缺乏至其在献血过程当中因为精神过度的紧张、恐惧,从而反射性的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献血者对于针、血的惧怕也容易导致其心理紧张,出现不良反应。身体因素主要是空腹、献血前睡眠不足或者过度疲劳,导致献血者身体耐受程度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在人多、嘈杂、空气流通不佳的环境当中,容易导致献血者出现焦虑、烦躁等情况,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献血后在献血车内休息时间较短,血容量没有恢复正常,导致脑组织会出现暂时性的缺血、缺氧,出现不良反应。最后操作因素,因为采血护士穿刺技能不够熟练,导致穿刺过程中其皮肤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强烈痛感,反射性引起广泛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还有可能在采血的时候局部消毒不严、献血者针眼保护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局部的感染、静脉炎以及淋巴管炎【2】。

        基于此将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善献血环境以及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宣传教育主要是利用青年人群体对于网络及新媒体高度的接受度来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在献血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告知其献血流程及注意事项,引导其配合采血【3】。询问献血者的饮食、睡眠等情况,评估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和不适合献血的情况【3】。改善献血环境,为献血者提供整洁、明亮、温馨舒适的环境。确保采血车内饮水、食品充足,供给空腹和献血后的人员食用。最后提高采血护士静脉穿刺操作的技能,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有问必答,穿刺准确【4】。
参考文献
[1]周思莹,孙彦妮,隋融融.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04):147-149.
[2]夏燕敏. 浅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J]. 人人健康,2020,(14):239.
[3]血站技术操作规程[s] 2019版 2.5.1-2.5.2
[4]姜爱华,李辉.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性别和采血时间的关系[J]. 医学信息,2020,33(11):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