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粉剂外敷对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3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栾丽 通讯作者 杨文卿
[导读] 探讨三黄粉外敷治疗对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临床效果。
        栾丽   通讯作者 杨文卿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 650118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黄粉外敷治疗对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 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22例行 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患者,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 61 例,50%硫酸镁外敷治疗) ,观察组( 61例行三黄粉外敷治疗),将2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疼痛分级、水肿消退时间、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体疗效为(88.5%)高于观察组(59.0%)、疼痛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水肿消退时间( 1.80 ± 0.81) d 短于对照组( 2.70 ± 0.80) d,静脉炎发生率( 9.83% ) 低于对照组( 31.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三黄粉剂外敷治疗可促进增强CT扫描造影剂外渗患者水肿消退与渗漏药物的吸收,减轻患者局部痛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就医体验感。

        关键词:三黄粉剂外敷;造影剂;渗漏;效果研究;

CT 增强扫描技术通过向静脉注入造影剂,增强影像观察效果,针对病灶做出定性分析或明确诊断,检查中造影剂需在短时间内到达峰值,因此多使用高压注射,而高压注射易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的造影剂通常为硫酸钡、碘制剂等高密度造影剂[1]。一旦渗漏到皮下可导致穿刺部位周围红肿疼痛、感觉障碍或麻木、甚至出现静脉炎,严重者出现局部皮肤的坏死,导致肢体的功能障碍,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产生医疗纠纷。传统的造影剂外渗治疗方法通常为        50%硫酸镁外敷,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三黄粉剂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大黄、黄芩、黄柏混合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活血化瘀的功效。三黄粉剂外敷在多种药物外渗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增强CT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治疗中较少报道[1]因此本文将研究探讨中药制剂三黄粉剂外敷在治疗因造影剂渗漏过程中的效果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放射科行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渗漏的122名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61例,(行50%硫酸镁稀释液外敷治疗) 、观察组61例(行三黄粉剂外敷治疗) 。对照组中男 30例,女 31 例; 年龄 44~ 66岁,平均年龄( 55. 26 ± 5.37) 岁; 静脉穿刺部位: 前臂静脉18例,肘正中静脉10例,桡静脉33例; 肿胀面积 < 5 cm 共22例,肿胀面积 5 ~ 7 cm 共28例,肿胀面积 > 7 cm 共 11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 33 例; 年龄 40~ 67岁,平均年龄( 55. 29 ± 5. 42) 岁; 静脉穿        刺部位: 前臂静脉15例,肘正中静脉8例,桡静脉38例; 肿胀
面积 < 5 cm 共19例,肿胀面积 5 ~ 7 cm 共32例,肿胀面积 > 7 cm 共 10例。2组患者的年龄、静脉穿刺部位、渗漏肿胀的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行CT增强扫描中出现穿刺部位渗漏肿胀、局部皮肤苍白、红肿热痛等情况; ②自愿配合治疗和调查研究者; ③肝、肾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  ①穿刺部位皮肤合并感染者;②不愿意配合着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保持情绪稳定,嘱患者抬高患肢。对照组给予 50% 硫酸镁溶液( 规格:10 ml∶2.5 g,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32023415) ,用1-2块无菌纱布充分浸润,确保无滴水,敷于药物渗漏处,湿敷范围超过外渗面积 ,用胶布将两端固定,湿敷时间30分钟/次,3 次/d,共湿敷5d,每次湿敷前均需对        外渗范围、疼痛级别、肿胀面积、有无静脉炎的发生进行评估记录。观察组给予三黄粉剂外敷,将院内制剂三黄粉1:1温水混合调成糊状敷于渗漏部位,湿敷范围超过外渗面积,并用湿无菌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3次/d,共湿敷 5d。
1.3.2 评价指标 ①比较2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②治疗前及治疗5d 后,依据疼痛评估量表评价2组患者疼痛情况,分为 0 级: 无疼痛感; 1 级: 偶尔感觉到疼痛; 2 级: 有疼痛感,但可轻微活动; 3 级: 有疼痛感,不能长时间活动;4 级: 有疼痛感,不能日常活动;5 级: 痛感剧烈,不能自主活动。③比较2组静脉炎发生情况,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INS) 判断标准,对静脉炎进行分级,0 级: 无临床症状; 1 级: 局部发红,可伴疼痛; 2 级: 局部疼痛,伴发红、肿胀; 3 级: 局部疼痛,伴发红、肿胀,形成条索样物,有条索状静脉出现; 4 级: 局部疼痛,伴发红、肿胀,出现条索状物。
1.3.3 判断标准
治疗5d后,比较2 组临床治疗效果,全愈: 皮肤肿胀、        痛感消失恢复至正常; 好转: 皮肤肿胀及疼痛感减轻; 未治愈: 肿胀剂疼痛感仍明显,外渗范围消退不明显。
1.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 0 软件进行数据 处理,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 <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比较。见表1。


3.结论
CT 增强扫描需短时间内注入充足剂量的造影剂,一般多采用高压注射,一旦发生造影剂外渗,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控制渗漏的范围,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焦虑。50%硫酸镁溶液可舒张血管平滑肌,有一定的消肿及止痛作用,但临床发现其治疗效果有限,实际操作中易出现上水分蒸发过快,导致局部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一种更为持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水肿消退时间及渗漏药物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三黄粉剂外敷的方法治疗 CT 增强描造影剂外渗具有良好效果,可促使外渗药物的吸收,缓解局部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4、讨论
外渗是指输液意外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人体外周组织。一旦发生外渗,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重者皮肤组织坏死,甚至影响肢体活动,造成肢体功能障碍。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影响了后续的治疗,甚至引发护患纠纷。三黄粉剂中的三种药物均为临床常见的药物,具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活血化瘀,加快新陈代谢,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解除静脉血管痉挛,扩张局部血管,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效果明显,价格低廉,易于应用。



[1]王建卿,王冰.中药外敷在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0,35(18):2860-2863.
[2]郑俭勤.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03):82-84.
[3]卢燕冰,王凤仪.肿瘤患者CT造影剂外渗风险因素分析及外渗处理[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4):97-98.
[4]钱小琴.根本原因分析法预防造影剂渗漏的护理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7):155-156.
[5]徐寒梅.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J].人人健康,2020(11):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